氢能源产业链或将爆发,细分行业龙头迎来发展良机

2024-05-19 04:05

1. 氢能源产业链或将爆发,细分行业龙头迎来发展良机

新能源 汽车 被“续航技术和充电技术”两座大山压着,行业发展受到限制,而氢燃料 汽车 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成为各国最有可能普遍推行的能源出行方案。
  
 实际上,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以低碳化、无碳化及低污染作为能源政策的目标。而氢能源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并且无污染的理想清洁能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和细颗粒物的排放,各国纷纷将氢能源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战略方向,2020年已有20个国家或联盟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
  
 氢燃料 汽车 是氢能源应用的一个行业案例,氢能产业链还包括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以及下游加氢站等多个环节。目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能占到80%以上,但国内制氢端氢能供给约占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下游可开发潜力非常大。作为清洁能源最理想的能源方案,氢能源产业链大概率将站上投资风口。
  
 上游“制氢”资源丰富
  
 制氢是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手段多样,但主要通过化石能源获取,目前全球平均氢气有48%来源于天然气、30%来自于副产氢,18%来源于煤炭,而中国的氢能源结构恰恰相反,由于资源禀赋以煤炭为主,煤制氢占比62%,天然气制氢占19%。制氢的方法不同,获取成本也不同。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制氢技术是目前主流的制氢技术之一,其技术路径是煤炭通过气化转化成合成气,再经水煤气变化分离处理,提取高纯度的氢气,其获取成本比其他化石能源要低,成本在0.9-1.2元/每立方。煤制氢相关的企业比如国家能源集团以及中国石化(600028)等。
  
 目前市场较低成本的为焦炉煤气制氢,焦炉煤气制氢是炼焦的副产品,其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及节能降耗等优点,获取成本仅在0.7-1元/每立方,远低于其他制氢方式。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国内焦炭产量占据了全球六成份额,制氢资源丰富,这方面的龙头企业包括美锦能源(000723)及中国旭阳(01907)。
     
 而国内因缺乏天然气资源,大部分都依赖进口,天然气制氢份额并不高。天然气制氢主要分为蒸汽重整制氢、绝热制氢、部分氧化制氢、高温裂解制氢和自热重整制氢。目前国内外主流制氢方式是蒸汽重整制氢,制氢成本相对较高,在1.3-1.5元/每立方,高于煤制氢的成本水平。
  
 电解水制氢是在由电极、电解质与隔膜组成的电解槽中,在电解质水溶液中通入电流,水电解后,在阴极产生氢气,在阳极产生氧气,主要成本为电费,但由于耗电量大,成本高昂,在所有制氢工艺中较高,达到3元/每立方。近几年来,风电及光伏等新能源崛起,为该工艺带来了成本下降,主要上市标的为上海电力(02727)及节能风电(601016)。
  
 从目前主流的制氢工艺看,煤制氢和焦炉煤气制氢是成本相对较低,且资源储量较大,最有效的制氢方式。而各国都在加大对氢能源的政策支持及资本投入力度,2021年国内多个省份出台氢能产业规划,为上游制氢企业带来快速发展良机,利好煤炭龙头及焦炭龙头的氢能布局。
  
 中国旭阳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货商,规模优势明显,该公司充分利用焦化产业副产品氢气资源,开拓制氢业务。该公司近期动作频繁,如携手河北定州市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打造氢能产业基地,目前定州园区氢能项目一期氢气纯化及充装系统产能为1.2万立方米/天,2020年7月已投产。
  
 中下游的“发展瓶颈”
  
 储运氢技术是制约氢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氢的储存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而我国目前储存氢能的方式有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两种,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目前主流的为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技术相对成熟。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高压气态储氢具有成本低、能耗低及充放速度快的特点,但储氢量较小,储氢重量仅为瓶重的1%,主要分为三种,车用储氢罐、运输储氢罐、固定式储氢设备。由于氢能源车发展,车用储氢罐为主要的方式,70MPa碳纤维缠绕Ⅳ型瓶是国际主流技术。
  
 而国内而言,技术相对落后,35MPa碳纤维缠绕Ⅲ型瓶是主要的储氢方式,但35MPa储氢气瓶技术已基本成熟,70MPa逐步应用及推广,有望实现和国际接轨。该领域的参与标的包括中材 科技 (002080),拥有几十种规格35MPa氢气瓶,沈阳斯林达储氢瓶年产能为70万只,生产的70MPa氢瓶已通过型式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储氢是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储氢的方式,该方式利用过渡金属或合金与氢反应,以金属氢化物形式吸附氢,然后加热氢化物释放氢,这种储氢方式适应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展,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储氢方式。2020年12月份,潍柴 汽车 (02338)公告将定增130亿元,募资投向中有20亿元用于燃料电池(包括固态电池)项目。
  
 加氢站缺乏也是制约氢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截止2019年底,全球加氢站数量仅为450座,国内的不足100座。加氢站是燃料电池 汽车 充装燃料的场所,根据其站内氢气储存相态不同,分为气氢加氢站和液氢加氢站,全球约有3成是液氢加氢站,国内的主要为高压储氢加氢站。
  
 从政策上看,国家鼓励加氢站假设,2014年就出台了加氢站建设补贴方案,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同时,也在加大对氢基础设施建设,如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就有提到提出地方补贴需支持加氢基础设施。
  
 从标的上看,布局加氢站的企业包括嘉化能源(600273)、美锦能源(000723)以及雄韬股份(002733)等。其中美锦能源控股云浮锦鸿60%的股权和国鸿氢能9.09%的股权,布局氢能和燃料电池全产业链,雄韬股份持有雄众氢能30%的股权,目前雄众氢能已建成武汉汉南加氢站。
    
 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主要为目前交通工具动力系统为燃油燃烧驱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电动系统因续航及充电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发展受到限制,氢燃料系统则有效解决燃油机及纯电动 汽车 的痛点。实际上,氢燃料电池是一种非燃烧过程的能量转换装置,而非储能装置。
  
 氢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空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结构单元主要由膜电极组件和双极板构成,其中膜电极组件反应发生的场所。氢燃料电池属于氢能源应用一环,也产生了相应的产业链链条,上游包括氢气和膜电极及双极板等零部件,中游主要为发动机系统及电堆,下游主要为整车企业。
     
 科创板上市公司亿华通(688339)是在资本市场上唯一一家纯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上市企业,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燃料电池发动机,2019年全国燃料电池 汽车 销量2737辆,而亿华通燃料电池发动机销量498套,市占率达到18.2%,远高于排第二的国鸿氢能。亿华通开启了行业资本化先例,氢能源产业链资本化已然成为趋势。
  
 此外,制氢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产业链,如2020年12月,中国旭阳成立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积极 探索 园区在氢能源存储、运输和燃料相关电池领域的布局发展。定州旭阳氢能公司或将成为中国旭阳在氢能产业链上最重要的运营载体,而规模及成本优势下,通过与政府合作模式,中下游的布局有望加速,并率先占领市场份额。

氢能源产业链或将爆发,细分行业龙头迎来发展良机

2. 一文看懂氢能产业概况、重点企业布局及规划政策

    导语:   “双碳”目标下,发展清洁能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根本之道。氢能是全球公认的低碳、零排放能源。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各地正积极谋划氢能产业的布局。本文对氢能产业链进行梳理分析,为各地政府的氢能产业招商和布局,以及有意向布局氢能业务的企业提供参考。  
       氢能产业的发展概况    
    氢能是指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储能、发电、各种交通工具用燃料、家用燃料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 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 1200 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 汽车 小规模示范应用。 
    从全国各地布局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川渝鄂四个氢能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过25个氢能主题园区。其中北京、上海、武汉、佛山四个城市具备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氢能产业链的基本构成    
    氢能产业链条长,技术密集。其整体可以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三大环节。包括上游氢能制造,中游氢能储存运输,下游交通领域、储能领域、工业领域应用。其中,制氢技术和基础设施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如: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研发与制造等)。 
        
      制氢技术方面:  我国现阶段氢能生产有化石能源、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等。其中,化石能源制氢以煤、天然气为原材料,其技术成熟、成本相对低,但制氢气过程存在碳排放问题,且存在有硫、磷等危害性杂质;工业副产氢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等工业副产提纯制氢,目前无法作为大规模集中化的氢能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电解水制氢,因成本较高,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除此之外,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核能制氢等技术处于试验和开发阶段。 
         氢能储运分为储氢技术、加氢站两个方面:  储氢技术从纵向看分为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三种。从横向看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吸附储氢。气态储氢技术成熟,是较长时间内的主流储氢方式,其中高压气态储氢最为成熟。液态储氢分为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目前只在航天领域应用。固态储氢是利用固体对氢气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作用,将氢气储存于固体材料中。在国内,固态储氢已在分布式发电中得到示范应用;加氢站主要包括站内制氢技术和外供氢技术,三大核心设备有压缩机、储氢瓶、加氢机。 
      氢能应用方面:  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交通领域、工业及能源领域、建筑领域。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不同,其本质是一种电化学反应发电装置,拥有较高的经济效应,且无有害气体排放与噪声污染;交通领域方面,氢燃料车分为氢内燃机 汽车 、氢燃料电池车两种。目前我国遵循“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先发展、氢燃料电池车乘用车后发展”的特点。2020年销售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公交客车、公路客车等客车占比达90.3%,物流车、牵引车等货车占比9.7%;工业及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氢能冶金、天然气掺氢、固定式电源/电站等;建筑领域主要为微型热电连供。 
     
       重点上市企业概况及布局动向    
    据不完全统计,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 300 家。国内主要从事制氢的上市公司有华东能源、华昌化工、宝丰能源等。从事储氢、加氢站的上市包括厚普股份、中材 科技 等。 
    此外,在燃料电池系统装机市场处于寡头竞争格局。亿华通、潍柴动力、爱德曼、国鸿重塑、 探索  汽车 为国内燃料电池系统装机市场的TOP 5,市占率综合接近7成。 
     氢能产业部分上市企业概况  
        
     氢能产业部分上市企业布局动向  
        
     附:氢能发展规划政策  
        
       关于合作    
     深圳招商引资实战平台精准服务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十余年,落地项目2000亿,积累了丰富的企业资源、项目资源,并形成了独有的招商实战实操模式,能够为各地政府在产业定位、产业链招商图谱绘制、产业招商策略路径制定、目标企业筛选和匹配、招商委托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3. 氢能产业链

氢能产业链
  
 
  
                                          
 当新能源汽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碳中和”和“碳达峰”一次又一次的提及,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在面对我们这个正在高速发展着的社会我们好像越来越重视着我们的环境,如何健康绿色的发展似乎已经成为了主基调。都说时势造英雄,当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会造就着一些需要的、符合的一些产业,就如我接下来要讲的氢能一样,是这个社会索要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助推剂。
  
 可能谈及到氢能,许多的人会和原子弹、氢弹联系到一起去,会有一副谈虎色变的样子,心中可能会产生“那我玩意这么可怕发展它干嘛?”的心思,当然这也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但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这种被“驯化”过的,可以服务于我们生活的、被当做清洁能源的东西。
  
 
  
  
 氢能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具有清洁低碳、高热值、高转化率等优势。氢能对中国提高能源体系安全、实现碳中和具有极高战略价值。在工业领域,氢能将在原料和热源替代方面扮演主要角色;在能源领域,氢能可在分布式电力系统、储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 概述 
  
 1、 氢能是什么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而二次能源又被分为了过程性能源和含能体能源,现在常见的电那就是一种过程性能源,像石油、煤炭等那就是一种含能体能源,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人们渐渐地开始用一些方法把含能体转化为过程性能源来使用。
  
 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是二次能源。氢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是公认热值最高的东西,这也意味着它能产生更多的能量,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氢能源也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现在氢能的发展可以说是备受关注。
  
 2、 氢能能做什么 
  
 (1)发电:
  
 
  
                                          
 就氢能发电而言,是一种灵活的便捷的发电方式,原理就是氢气和 氧气 燃烧,组成氢氧 发电机组 。这种机组是火箭型内燃发动机配以 发电机 ,它不需要复杂的蒸汽锅炉系统,因此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启动迅速,要开即开,欲停即停
  
 (2)制造电池:利用氢来造电池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像盐酸型电池、还有许多的碱性电池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3)家庭使用
  
 这个就比较少见,毕竟现在连氢能的基本的一些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让居民使用还有一段距离要走,可能常见的像航天啊这些早就已经大量的使用了。
  
 
  
  
  3、发展的前景 
  
 1)产业政策逐渐向好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对于一个产业来说相关的法律法规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在“十三五”到“十四五”这段期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支持。相信随着现在“碳中和”“碳达峰”和新能源发展提上日程,相关的政策应该会逐渐完善的。
  
 (2)氢能需求量加快增长,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氢能联盟指出,2020年我国氢气的需求量为3342吨,到2030年的时候将逐步提高到3715吨,到2060年的时候将达到翻倍增长
  
 
  
                                          
 再从产量来看中国的氢气产量一直都在文具世界第一,并且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在看金属的产销材料上来看我国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3)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总的来说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的,从2020年以来就保持着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到2021年销量已经超过300万辆。
  
 再从渗透率上来看,在2020年以后整个就出现了快速的上升,已经达到了13%好多,面对中国如此大的一个汽车市场来看,其发展的势头是迅猛的
  
 
  
                                          
 中汽协的预测图:
  
 
  
                                          
 根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将会达到500多万辆,到2025年的时候整个市场将会成为有超千万辆的的新能源汽车。对与氢能来说这完全就是向好的一个消息,对于新能源汽车这种需要充电才能跑的汽车来说,氢能发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充电桩或将成为一个千亿市场
  
 
  
                                          
 截至2021年底,全国合计公共充电桩114.7万台,较2020年新增34万台,同比长42%,2021年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83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47万台、交流充桩67.7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89台。截至2021年底,随车配建充电桩(私人充电桩)147万台,较2020年新增60万台,同比增长68%,2021年月均新增私人充电桩约5万台。2017-2021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从21.39万台增加至114.7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从23.18万台增加至147.01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9%
  
 
  
  
 4、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1)认知和普及度不高。当起到氢能的时候,就像前面讲的那样,人们首先是一种畏惧的心里来看待氢能,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世界上最清洁的一种能源来认识。其实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显示,氢能实际上危险系数比我们常见的许多能源都低。
  
 (2)产业链还不是很完善。从氢气产生到使用,中间所需的储存、运输等都还不是很完善,这也就造成了可能我们见到氢气的时候它的价格都是偏高的。
  
 (3)技术还有待突破。目前我国在碳纸、膜电极、空压机、高压储氢瓶等方面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基本上都是在其他国家购买。此外,氢气大部分都是在化石燃料中提取的在清洁能源中提取的还是在少部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摆脱传统行业技术对其的困扰。
  
 
  
  
 二、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为制氢环节 
  
  中游  :  为氢气的储运 
  
  下游  :  为氢能的应用 
  
 
  
                                          
  氢能上游  : 
  
 产业具备一定优势,制氢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煤气化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也具有特色和优势,且加氢站数量排名世界第四。尽管目前国内制氢已具备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氢能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仍然面临着许多阻碍,而针对这些阻碍,国家开始陆续办法产业扶持政策,以推动氢能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氢能源的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自2016年开始逐年攀升,且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个“全国首个”以及世界性难题的技术。随着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城市将发展氢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加快布局抢占先机,从而使得我国氢能源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形成。
  
  氢能中游 
  
 储存:根据氢能储存形态不同可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
  
 高压气态储氢:储存方式是将工业氢气压缩到耐高压容器中,钢瓶是最常用的高压气态储氢容器。该方法是目前最常用、最成熟的储氢技术,具有成本较低、充放氢速度快等特点。汽车市场主要使用的就是该储氢技术
  
 低温液态储氢:将氢气冷却到-253℃时,氢气就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由气态变成液态,也就是液氢。然后再将液氢储存在高真空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储存。这种储存方式成本较高,安全技术也比较复杂,目前主要运用在航天领域。受技术限制,目前还无法大规模使用
  
 固态储氢:该技术是将氢跟与金属或合金相化合形成金属氢化物,以固体的形式储存起来。某些金属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这些金属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同时放出热量。其后,将这些金属氢化物加热,它们又会分解,将储存在其中的氢释放出来。这些会“吸收”氢气的金属,称为储氢合金。适合对体积要求较严格的场合,如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运输:主要的方式有长管拖车、液氢罐车、管道运输,不同的方式是根据他需要服务的对象来决定的。
  
  氢能下游: 
  
 氢能的运用现在急需的加大技术研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氢能的新能源汽车,这方面还需要努力。第二是氢能的电池,这个现在许多方面的电池都在运用了,像盐酸类、还有一些碱性的电池都在运用。
  
 
  
  
 三、 重点企业分析 
  
 
  
                                          
 从份额上看,中国氢能主要有两个巨头,一个是国家能源集团,另一个是中国石化,用中国石化的话来说,就是我要当氢能行业的老大。
  
  中国石化600028 
  
 主营业务为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纤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和其他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公司主要产品有原油、汽油、柴油、化工基础原料、煤油、合成树脂、天然气、合成纤维单体、合成纤维聚合物。是中国大型油气生产商;炼油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在中国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乙烯生产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化工产品营销网络。
  
 
  
                                          
 作为上证50成分股并且是排在前列的,从财务数据上来看都是比较完美的。
  
  华昌化工002274 
  
 公司是以煤气化为产业链源头的综合性的化工企业,主营业务为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化肥生产;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日用百货、煤炭销售。主要产品为复合肥、尿素、纯碱、合成氨、氯化铵、甲醇、多元醇;主要布局能源方面的生产和加工。
  
 
  
                                          
 从利润表上看,整个企业已经由发展逐步走向了成熟,利润很高。把2020年年报与2021年三季度报对比来看,2021年本企业发展状况很好。
  
  金宏气体6  8  8106 
  
 主营业务是气体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既生产超纯氨、高纯氢、高纯氧化亚氮、其他超高纯气体、混合气等特种气体,又生产应用于半导体行业的电子大宗气体和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的大宗气体及天然气
  
 
  
  
 此外还有华昌化工002274、中国旭阳集团01907.HK、东华能源(002221)、卫星石002648、金马能源06885.HK、宝丰能源600989、金宏气体668106、、嘉化能源600273、美锦能源(000723)、中国石油(601857)、隆基股份(601012)、东华科技(002140)、亿利洁能(600277)等都有布局与氢能这个行业

氢能产业链

4. 氢能的产业链有哪些?能科普一下吗?

 氢燃料电池主要包括电池组件和燃料两个部分。因此其上游主要是氢气供应以及电池零组件。氢气供应部分主要是为燃料氢气而准备的,主要流程包括氢气生产、输送和充气机。而电池零组件部分则主要生产燃料电池组、氢气存储设备和配件。中游则是将上述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投入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每种系统构成都依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下游的应用板块则主要包括了固定、交通运输和便携式三个主要领域。

  产业链的核心在于中游的燃料电池系统,系统的组成必定要对应下游的应用,而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模块是最为重要的。一般燃料电池由电解质、催化剂和双极板构成,在这三者中,催化剂的有无对燃料电池成本的影响最为巨大。
  对于PEMFC来说,由于其使用昂贵的铂族金属作为催化剂,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催化剂是燃料电池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这是电解质,不同技术类型的燃料电池堆电解质的要求不同,不同的电解质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并最终对燃料电池价格产生影响。

5. 氢能政策利好不断 上市公司集中布局

 继“风光”之后,氢能也受到资本热捧。
     如今,碳中和已是大势所趋,但新能源的应用仍然呈现“梯次布局”的态势。虽然我国氢能产能已位居世界第一,不过短期内,氢能在新能源中并未占据主力地位。
   这并不影响企业在氢能赛道上的布局。“如果从营收角度来看,氢能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并不高,但是公司看好这一板块的发展势头。”华昌化工人士说道。
    竞逐氢能赛道 
   2021年,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石化提出做“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
     在“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推动下,中国石化氢能产业格局正在快速搭建。据了解,中国石化计划到“十四五”末建成约1000座加氢站。近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与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签署增资协议,宣布战略入股上海舜华,积极布局氢能装备领域。
   事实上,中国石化已位居国内氢能产量第一梯队,其有着丰富的氢气生产和利用经验,在氢能产业链涉及的关键材料和基本化学品方面也具有优势,同时公司具有发展氢能业务的网络优势。
   积极布局氢能的公司并非中国石化一家。
     威孚高科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主要是依托此前收购的两家海外公司开展业务。主要发展方向是面向电堆核心零部件‘一膜两板’(膜电极、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目前来看这个板块是燃料电池的核心业务。”
     2020年,威孚高科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739.7万元。威孚高科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这部分营收大部分还都在海外的两家公司,未来我们会在国内布局建厂。”
   在威孚高科发布公告一天后,华昌化工也发布了关于氢能源产业拓展的相关内容。公告中提到了包括氢气充装站项目、加氢站项目以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内的多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对此,华昌化工内部人士表示:“从投资金额来看,同公司的营收相比还是比较小的,公司在氢能方面主要是依托子公司在做,大概投入有2亿元。不过,公司前期做了比较多的工作,未来肯定会向这个方向侧重。”
   此外,美锦能源于2022年1月1日发布公告称,为推动公司氢能业务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2021年12月31日,美锦能源全资子公司青岛美锦嘉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美锦美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资设立的美锦氢扬(青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美锦氢扬”,曾用名氢美嘉至(青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风氢扬氢能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氢扬”)及其现有股东共同签署《增资协议》,以自有资金总计人民币2000万元对风氢扬进行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美锦氢扬将持有风氢扬10%的股权。
    仍处市场导入期 
   观察入局氢能的公司不难发现,中国石化此前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及油品冶炼及销售相关内容,华昌化工的主营业务占比中,营收比重最高的则是煤化工业务,而威孚高科则是一家以 汽车 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公司。
   众多公司集中进入氢能市场,但各家的心态也各有不同。
   “目前来看,燃料电池这一块发力点还是集中在大巴车等运输车辆方面,此前投放了5辆,这一次又投放了25辆,还没到大规模生产的时间,还是需要逐渐投入,要慢慢来。”华昌化工内部人士说道。
   中国石化方面依托自身的氢能资源以及遍布全国的加油站资源,在加氢站的建设方面具备优势。
   而威孚高科则在布局氢能方面较为聚焦。“公司当前主要是聚焦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品这一块,因为公司自身在 汽车 零配件方面有着相应的技术积累。”威孚高科内部人士说。
   氢能之所以可以引得众多企业布局,在于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属性以及来源广泛的特性。
   相关业内人士提到,氢能是非常优秀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燃烧1公斤液氢产生的热量是同量汽油的3.2倍,而且没有污染。此外,由于加氢方式与传统燃油车几乎相同,这样就可以满足长续航里程的需求,未来氢燃料电池会在长距离运输的货运车辆上占据较大优势。
   但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氢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00年就已经有氢燃料电池 汽车 被研发出来,但是当时的制造成本过高,让其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而如今,成本仍然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氢能这一块的研发刚刚起步,都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目前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威孚高科内部人士说。
     近年来,氢能产业经历了从早期推广,到2019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氢能在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中被提及。
     2022年1月8日,在出席氢能相关活动时,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表示,氢能是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我们将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氢能政策利好不断 上市公司集中布局

6. 氢能时代来临,产业链如何布局?

 对于一般的投资者,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一个氢产业链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触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空压机、储氢瓶、燃料电池车、加氢站……
   一般投资者哪有那么大资金量全面覆盖。如果采用“每个公司都买一点”的方式,即使买到牛股,也因为资金分散,实际收益并不高,还不如买个行业指数基金。
   所以,最好集中使用。优先考虑:
   电池、电堆——氢能源核心部件;
   交换膜、催化剂——公司规模不大,技术上一点革新,就是行业大变化;
   加氢站——不用多分析了吧!
   因氢能具有安全、高效、可再生、清洁、低碳等特点,世界终将走向以氢能源为主的时代。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氢能,一方面可以丰富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助力解决风、光、核等新能源的消纳难题;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煤炭清洁化利用的极佳途径,推动化石能源清洁转化和替代,这对于我国这个煤炭大国来说尤具现实意义。
   “氢气应用较为广泛,在石化领域,它是用量最大的化工原料之一,可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炼制等;在交通领域,随着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多数炼厂采用全加氢方式制油;新能源 汽车 蓄势待发,对氢燃料的需求稳步提升。”
   “另外,氢能在农业、 健康 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深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氢气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对氢气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氢缺口也逐渐加大。
   实现大规模制氢需求迫切,那么,哪种制氢路径堪当大任?通常而言,工业化制氢路线主要包括水电解制氢、煤炭气化制氢、天然气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
   从我国能源禀赋及能源利用现状等因素出发,煤炭气化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景广阔。其中,又以煤炭气化制氢最受青睐。
   氢能源是全世界都在努力争取研究开发的迄今最为高效,环保及持久的新能源,相比电动车优势很明显,电动车虽然节省了石油资源,但是废旧电池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但是氢能源是真正的零污染,李克强总理去年专门去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显示出国家最高层对此新能源的高度重视,并于今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看好该产业的未来,产业资本已经大规模进去这个行业,预计五到十年实现量产
   先上答案: 氢能目前在交通领域应用较多,尤其是氢燃料电池 汽车 ,除了 汽车 ,氢能在多种交通方式都有应用,在作为交通动力来源之外,氢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能源形式,在储能、应急电源、分布式供能等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
    先看交通领域 ,氢燃料电池 汽车 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氢燃料电池 汽车 除了 乘用车 ,还包括 公交车/大巴、物流车、叉车、重型卡车 等多种车型。国外目前乘用车应用较多,约30000辆,而我国选择了公交车/大巴以及物流车等车型作为前期的推广车辆,一是因为其行驶路线和范围较为固定,有利于加氢站的建设规划,二是因为与乘用车相比车型空间较大,技术难度有所降低,有利于我国的技术起步,截至2019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约6000辆,加氢站60座, 今年加氢站已超100座 。
    氢能叉车 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一个亮点,目前国外的应用已超过25000辆,氢能叉车比锂电池叉车的优势在于燃料加注时间段、燃料电池比锂电池占用空间小、重量轻、续航时间长,与叉车工况匹配度很好,具有显著优势。
   说完了氢能在车辆领域的应用,下面介绍一下氢能在其他交通领域的应用,如 氢燃料电池列车、氢能船舶、氢能飞机 等。
    氢燃料电池列车 最早在2002年由美国公司研制开发,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驱动,净功率达17KW,随后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均推出了原型车辆,促进了产业发展。2016 年,法国阿尔斯通基于柴油列车Coradia Lint 54 研发成功氢能列车CoradiaiLint,2018 年在德国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氢能列车。我佛山市高明区有轨电车示范线是国内首条采用氢能源燃料电池的线路,目前已实现示范运行。
    氢能船舶 在世界上已有多个应用。“Alsterwasser”内河游船2009年完成建造,总长25.5m、总宽5.36m、吃水1.33m、最大速度8kn,载客量超过100人,配备2 50kWPEMFC燃料电池和120Ah胶体铅酸电池。欧盟资助的Methapu项目以瓦锡兰(Wärtsilä)制造的250kWSOFC燃料电池作为船舶辅助动力和推进动力,项目应用的滚装船于2003年建造。2017年7月,由双体豪华赛艇“FormuleTag”改建的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氢燃料电池船“EnergyObserver”投入航行,该船总长30.5m、总宽12.8m、总重28t,由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燃料电池构成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推进/发电一体化电机推进。
    氢能飞机 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另一项重要应用。氢能飞机可有效解决目前航空燃油的污染问题和碳排放问题。目前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氢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与目前的飞机系统类似,改动工作小;另一种技术路线类似燃料电池 汽车 ,先通过氢燃料电池系统发电,在用电驱动飞机发动机做功推动飞行。今年10月,一架经过改装的 Piper M 级六座飞机从位于英国克兰菲尔德的公司研发机构起飞,并完成了全图案的环形飞行并成功降落。ZeroAvia 称该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氢动力飞机。
   以上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主要应用,可以看出不仅局限于 汽车 领域,氢能在多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氢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二次能源,具有储能的功能 ,比常规的化学储能的储存时间周期长,可跨日、跨周甚至跨月、跨季度进行能量储存, 实现能量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相匹配 。利用氢能的能源特性,氢能在 储能、应急电源、分布式供能等领域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在前几天,美国能源部(DOE)发布了储能大挑战路线图Energy Storage Grand Challenge Roadmap,这是美国发布的首个关于储能的综合性战略。 氢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被提及 ,主要形式为电氢双向转化储能和盐穴存储两种,其中电氢双向转化储能为主要利用方式。
    在应急电源和分布式供能领域 ,氢能也已有多项应用。近日,全球第一个兆瓦级大型燃气发电系统在德国汉堡的热电联产厂开始现场测试,该技术最吸引人的是,可以将现有机组转换为使用100%氢气运行,为30栋住宅楼、一个 体育 中心、一个日托中心和公园休闲综合体供暖,产生的电能可供电动 汽车 充电及当地电网。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日前宣布,将为苏格兰地区一个可再生能源制氢供热项目提供2412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这是该项目继获得苏格兰政府支持后,再度获得英国监管方的“首肯”。
    综上所述,氢能不仅应用于 汽车 领域,在交通其他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氢的能源特性,也是其在储能、分布式供能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应用。在未来低碳排放、碳中和的趋势下,氢能将发挥更多的作用。 
   产业链,我觉得自己也只是纸上谈兵。但我可以说一下观点以及看法:氢能源的战略制高点国家已经提出。包括总理在会议上也多次提及。可见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当下环境改善乏力,作为清洁能源的氢会逐步走上 历史 的舞台。氢作为燃烧能源当然是动力系统。所以第一布局应该在 汽车 方向:发动机,以及附属产业。如果你想要打通产业,那么要围绕这个点,像上游,以及下游延伸。以及未来的发电厂,热力公司。
   当然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和氢能源的科研团队展开合作,核心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7.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风口-评析《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美锦能源(000723);厚普股份(300471);中国石化(600028);卫星化学(002648);嘉化能源(600273);亿华通(688339)等
本文核心数据: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氢能源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论文发表数量统计以“hydrogen energy”为关键词,选择“中国”、“论文”筛选。2)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17日。3)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氢能技术概况
1、氢能源的界定及分类
(1)氢能源的界定
氢能是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能是氢的化学能,氢在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储量丰富。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绿色经济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氢能源的需求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2)氢能源的分类
按照氢气的来源,通常将氢能源分为三类,即灰氢、蓝氢和绿氢。
2、技术全景图:四大环节构成
氢能产业主要由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用氢四大环节构成。为发挥氢能重要能源载体作用,需大力推动氢能产业每个环节的技术发展。其中电解水制氢、液态/固态储氢、液态有机储氢、氢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研究对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
中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启动了863计划和973计划,加速以研究为基础的技术商业化项目,氢能和燃料电池均被纳入其中。“十三五”期间,氢能与燃料电池开始步入快车道。2016年以来相继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顶层规划。2019年两会期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年发布第一个氢能源专项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为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指引。
氢能产业技术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技术水平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相关政策,包括氢气制备、储运、应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使得氢能产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1、氢能产业技术科研投入现状
(1)国家重点专项
为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18-2022年,“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仅9项技术专项,到2022年,“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及“氢能万家”综合示范4个技术方向,拟启动24项重点专项。
(2)A股上市企业研发费用
目前,中国氢能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不算太高。从A股市场来看,2017-2021年,我国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氢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约158.69亿元。
2、氢能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成果
(1)论文发表数量
从氢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来看,2010年至今我国氢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氢能科研热度持续走高。截至2022年8月,我国已有80825篇氢能相关论文发表。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
(2)技术创新热点
通过创新词云可以了解氢能产业技术领域内最热门的技术主题词,分析该技术领域内最新重点研发的主题。通过智慧芽提取该技术领域中最近5000条专利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其中,催化剂、燃料电池、制氢系统、电解水、电解槽等关键词涉及的专利数量较多,说明氢能领域近期的研发和创新重点集中于燃料电池和制氢等领域。
(3)专利聚焦领域
从氢能专利聚焦的领域看,目前氢能产业专利聚焦领域较明显,其主要聚焦于催化剂、燃料电池、制氢系统、电解水、电解槽等。
注:图中格子数量表示每家公司的专利覆盖率,每个格子代表相同数量的专利。
主要氢能产业环节技术分析
1、前端制氢环节: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是氢源终极方案
制氢环节技术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其中,利用化石能源制氢并未摆脱能源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仍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即使是加上CCUS捕集制备的蓝氢,一旦甲烷在制备过程中发生泄漏,对气候的影响比碳排放更大。而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生产过程基本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2、中端储运氢环节:固态储运安全性更好
储运氢气的方式主要分为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和固态储运。相比于气氢储运和液氢储运,固态储运在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
3、后端加氢及氢燃料电池
(1)加氢:站内制氢成本优势大
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中枢环节,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配套设施。根据氢气来源不同,加氢站可分为外供氢加氢站和站内制氢加氢站。相较于外供氢而言,站内制氢能够大幅减小氢气的运输成本。
(2)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主流发展方向
按电解质的种类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硝酸型燃料电池、碳酸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当前燃料电池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痛点及突破
1、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痛点
(1)高成本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当前,经济性为氢能产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因素,即使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氢气($0.5/kg),除了转化成氨用作肥料以外,绝大多数氢能应用场景都比现有化石能源技术昂贵。解决氢能产业在绿氢制备、储运氢、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环节的经济性问题,是未来氢能大规模发展必须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2)制氢技术:先进电解技术发展不成熟
目前国内电解水制氢的成熟技术为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碱性水电解槽难以响应瞬态负载,因而难以与波动大的可再生电力配合。另外,PEM电解水制氢技术也面临着匹配可再生能源电力而进行的电解槽设计、控制技术以及电源系统设计等尚不成熟的局面。
2、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突破
(1)先进电解技术:PEM电解槽设计改进突破
PEM电解槽设计改进策略方向包括更轻更稳定的端板和双极板、经济且耐腐蚀的集电器等。据Yagya N Regmi博士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PEM电解中发生不含铂族金属催化的析氧反应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尽可能使铱的质量活性最大化才是目前的可行策略。
(2)氢能储运:固态储氢和潜液式液氢泵突破储运氢技术瓶颈
氢能储运技术突破在于提高储氢密度和安全性,以及降低运输成本。固态储氢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吸附将氢气储存在固体材料之中。固态储氢具有体积储氢密度高、安全性更好的优势,因此是一种有前景的储氢方式。因此,固态储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主要工作集中在储氢材料的研发与改性等方面。以氢枫能源的镁基固态储氢为例,镁基固态储氢具有资源、性能及技术优势。
液氢泵为液氢储运的重要部件,用于对液体氢气进行传输分配。从氢能全产业链来看,氢气输配成本和初始资本支出为降本的最主要环节。潜液式液氢泵取代了外置泵,减少了氢蒸发,去掉了气氢压缩机;且用液氢的冷源省去制冷系统。此外,潜液式液氢泵大流量液氢泵直接加注,不用高压储罐,去除级联储存;最终的结果是减少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使氢气的售价与汽油、柴油比肩。

氢能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氢能各环节技术加快突破
氢能供应体系发展路径以实现绿色经济高效便捷的氢能供应体系为目标,中国将在氢的制储运加各环节上逐渐突破。从长远看,随着用氢需求的扩大,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站、经济高效的集中式制氢、液氢等多种储运路径并行的方案将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碳中和”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科研攻关,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各级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院长徐文强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二十余年来一直深耕于低碳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拥有55项专利、33篇论文,并已将30多种产品推向市场,创造商业价值50+亿元,专注于氢能、太阳能、储能等清洁能源研究。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氢能产业技术趋势前瞻及投资价值战略咨询报告》。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风口-评析《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8. 氢能未来:氢能源核心龙头看这7家足以

   氢能源是国家自主研发的一个大项目,而且通过自主研发,希望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果。   在2030年争取将碳排放率达到一个峰值,这也是国家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 而在2060年,争取做到完美的碳中和。 经过国家的不断努力,可以让碳排放和碳处理达到一个平衡的关系,这也是国家采取相关政策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氢能源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和新能源相关的股市行业必然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前景。  
    因为股市中的龙头股都是和产业的先进性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产业先进性比较靠前的公司总能够成为龙头股的代言人。    而氢能源是国家现在大力扶持的项目,氢能源的发展和股市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据现在的股市行情透露,氢能源相关的股价都在持续上升。   
     二、2018年召开了气温方面的会议,而且将温度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度之内,这也是国家防止全球变暖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氢能源就展现出了非常大的作用,    氢能源代替其他传统的能源燃烧模式,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   
     三、龙头股需要的是最新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而氢能源就是目前国家大力推崇的一种产业。  
    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将有更加不错的发展。    所以,通过氢能源所代表的股份产业获得更高的收益,也是有可能的。   
         新能源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而新能源相关的产业也将赢得更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可能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甚至会延续几十年的时间。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157亿,同比增长75%  
    公司已在相关地区控股国内最大的氢然料整车厂,并经过参股企业控股膜电极厂家,在相关地区投入运行1座加氢站。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12亿,同比增长34%  
    公司在氢能源领域专注于燃料电池的研发与制造业务,分别有燃料电池的系统及零部件等布局。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1664亿,同比增长12%  
    公司对氢能源项目的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已准备充足,核心产品可应用在客车、卡车、工业动力等行业。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5亿,同比增长107%  
    公司一直以来都积极布局氢能相关领域等业务,拥有多项国际垄断的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公司氢能典型示范站具有领先优势。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8亿,同比增长4%  
    公司的氢燃料储氢瓶技术处于领先水平,核心产品应用于氢燃料电池 汽车 和无人机等备用电源领域。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22亿,同比增长28%  
    公司在氢能产业链已经完成了制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系统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并在湖北地区建立2个加氢站,目前基本完工。  
        2021三季报营业收入为161亿,同比增长43%  
    公司氢能源领域的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涉及到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加氢站等多个领域。 
        以上数据内容只是个人看法,不分排名先后,不做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