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军事

2024-05-18 15:36

1. 二战军事

主要是希特勒的指挥失误,在苏德战争中希特勒犯下很多战略错误,比如德军攻打高加索的时候调散兵力,不过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打响的战斗,主要是希特勒过于自信,急于求生,低估了对方造成的兵力不足,给自己留下祸患。

其实斯大林格勒是个不大的小城,从战略意义上来讲不大,可希特勒却不理部下的干预,出于个人意愿想抹点斯大林格勒,这就是典型的失误。

最最严重的失误就是德军进入苏联一个月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这段时间德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德军将士都考虑直逼莫斯科,因为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重要的交通枢纽。然而,战斗的胜利冲昏了希特勒的头脑,希特勒却把攻打莫斯科的战斗放到了最后,兵分多路造成兵力局部不足的失误,导致了入冬前不能打下莫斯科,这是被无数人堪称的希特勒最大的指挥失误。

二战军事

2. 军事二战

可能会有改变,当时德军一些高层曾私下和盟军接触,盟军提出的和平条件是:希特勒必须下台,政权中剔除纳粹的影响。


而企图暗杀希特勒的军官团完全是按照这个设想来的,只要希特勒死去,陆军中的首脑马上控制柏林,强行去除秘密警察的武装。同时改组政府,将那些纳粹分子清除,建立一个完全由普鲁士军人领导的政权。

假如此时西方盟国同新的德国政府达成和解,那么德国就可以把西线的全部军事力量转到苏德战场上,战争会打得更久。(但德国还是很难打赢)


同时,如果西方从中调停,苏德也许会达成停火,至少德国会得以保留。


战后,德国将成为西方对抗苏联的前线堡垒。


冷战肯定还是会发生,因为美苏意识形态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3. 二战的军事实力?

军人素质自然是德军第一,这没有什么好疑问的。应该看到,不论败仗、胜仗,德军的战损(包括装备和人员)都远小于盟军和红军(即便高过也高的不多,二战后期之所以开始变化是因为高素质兵员损失太大而补充兵素质降低)。其次是英军、日军、美军、苏军、法军、意大利。说实话,苏联红军素质真的不高,有时甚至还不如德军二线部队,红军更多是靠人数上的优势来弥补不足的,日军我们不该小视,日军顽强的武士道精神虽然被万代唾骂,但毕竟也早就了其顽强硬朗的作风,这点不能不提。意大利和法军基本很“菜”。英军还是很顽强的,也很有战斗素质,比美军好,美军基本是靠装备优势来弥补不足。
然后是兵员数量,依次是(截止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红军(700万)、美军(530万)、德军(500万)、日军(约500万)、英军(370万)、意大利(180万),法军(自由法国36万,维希法军112万)。
装备的话不好说,简单比较一下:
陆军坦克、火炮、枪械和装甲战车的话,德军质量最好但数量太少,是精品但量太缺。红军和盟军数量多但很多都是粗制滥造,尤其是红军,质量恶劣。日军的是既质量差又数量少。
海军装备的话,英军质量最好,数量也不错,应该是第一。德军其次但是数量太少,只有潜艇部队实力不俗,其余都难以形成规模而且没有航空母舰。美军和日军质量差不多不过美军数量太多压倒日军。美日基本水平略逊于英军,但美军数量太大。红军和意大利、法国海军基本不行。
空军的话,质量上德、英最好,为精品;日本最次,粗制滥造。德英拥有喷气战机但数量少。苏、美数量最大,但质量稍逊。法国还尚可,意大利最逊。
因此综合起来,实力排名如下:
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
美苏基本是数量和规模拉得分,美国质量还算不错但苏联太差。英国之所以在德国之前是因为其海军确实强大,压倒了德军。德国的质优如果有量多的配合,那无疑是第一,可惜量太少了。日本海军实力不俗,空军尚可,但陆军较次,这点在苏日诺门坎之战中表现突出。如果算中国的话,中国应该排在法国之后,意大利之前(以国军中央军为主)。

二战的军事实力?

4.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第一:美军

美军二战中两线作战,总计歼灭轴心国军队(日本、德国)超过五百万,自身损失40万,全部为军人,无平民伤亡。美军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精髓,把伤亡率控制到最小限度,美军对日军的伤亡比例为1:20,对德军为1:7,而且美军支援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借助二战使自己不但在军事上,而且在综合国力上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延续至今,二战的美军不但以最小的伤亡打赢了战争,而且打出了一个超级强国。当然,美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作战素质、装备、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军官的战术指挥能力、后勤保证等等方面全面超过敌人和其他盟军,美军是二战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大军队。

第二,英军

很多人会笑,说英军居然也上榜,而且排第二?我说,你且慢来,听我仔细说。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绝不仅仅是陆军的较量,而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一门科学。战争不但是要消灭敌人,而且要保存自己。英军在整个二战中,在西方国家中坚持时间最长,独立面对德国的时间最长,面临的威胁最大,英吉利海峡不过几十英里,可以说,英国长期面对几十英里外的百万德军,从直线距离来说,比德军迫进莫斯科还是要近,在美苏参战前,英已经单独和德打了一年多,并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不但保卫了自己,而且大量消耗了德军的空军力量,而皇家海军则牢固地封锁住了全部出海口。敦克尔克是一场败仗,但英军能全身而退则是战术的胜利,二战中英军多次上演了类似的成功撤退,最大限度保存了自己,整个二战英国死亡38万人,几乎全是军人,平民伤亡极少。战后英国虽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但始终保持了一个强国的姿态。

第三、德军

德军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其指导思想为用一次战役达到整个战略目的。德军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士兵和参谋机关,军官的战术素养能力一流,纪律严明,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胜利除了先进的战术指导思想、优秀的士兵及军官、杰出的机动突击能力外,不能否认,德军在二战初期为了达到其战略目的,不惜背信弃义,对多个中立国进行闪击,比如其突破西线的“施利芬计划”,完全是以破坏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中立为前提。德军虽然战斗力强,但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较弱,德军在进功苏联时,后勤保障居然靠的是60万匹马,这极大地限制了德军的战斗力,德军被包围后往往因后勤补给不力陷于绝境(这一点和苏军非常相似),与此相反,美、英军即便被包围,

5.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6. 二战期间的著名军事行动

但泽计划——1939年1月德国制定的进攻西方的作战计划。 
白色方案——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威塞演——1940年德国征服丹麦和挪威的行动。 
海狮计划——1940年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发电机行动——1940年5-6月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雕日行动——1940年8月13日,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 
巴巴罗莎计划——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黄色行动——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的进攻。 
秋季旅行——1940年秋德国为实施“海狮”行动而制定的佯攻计划。 
红色方案——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的计划。 
朱诺行动——1941年6月德国舰队攻击挪威的行动。 
精灵行动——1941年4月英军撤离希腊的行动。 
丘必特计划——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玛丽塔行动——1941年4月德军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行动。 
惩罚行动——1941年4月德国轰炸贝尔格莱德的行动。 
莱茵河演习——1941年5月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向日葵行动——1941年2月德国的北非派遣军队的行动。 
十字军战士——1941年11月盟军在西部沙漠的作战计划。 
阿伊达行动——1942年6月德军进攻埃及的行动。 
蓝色行动——1942年6月28日德军在东线发动的夏季攻势。 
奖金计划(铁甲舰计划)——1942年盟军进攻马达加斯加的作战计划。 
克劳塞维茨行动——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行动。 
马歇尔计划——美国防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长马歇尔1942年3月制定的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计划。 
汽锤计划——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三阶段作战计划。 
霹雳行动——德军第6集团军1942年12月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1942年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击鼓行动——1942年1月德国潜艇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的行动。 
非洲旅行——1942年8月德国拟制的对丹麦进行海陆作战计划。 
锻锤计划——1942年4月同盟国为应付苏联战败而准备的应急措施。 
轴心计划——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的紧急措施。 
雪崩行动——1943年9月美军在意大利实施的登陆作战。 
食人者计划——1943年1月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橡树计划——1943年夏德国扶植墨索里尼重掌政权的计划。 
春风行动——1943年2月德军在北非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 
厄摩拉行动——1943年7月24日~30日英国空袭德国汉堡的行动。 
球形闪电——1943年12月德军在南斯拉夫清剿游击队的行动。 
豹行动——1943年11月德军在希腊莱罗斯岛的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1943年盟军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 
爱斯基摩人行动——1943年7月盟军攻占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作战行动。 
阿登攻势一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比利时对美第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于1945年1月失利。 
桦树行动——1944年8月德军从芬兰撤退的行动。 
鲜花行动——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鹰计划——1944年盟军在挪威实施大规模登陆计划。 
狂人行动——1944年6月美空军利用“梭子战术”空袭匈牙利、罗马尼亚目标的行动。 
汉娜计划——1944年盟军在丹麦实施大规模登陆的计划。 
霸王(尼普顿)行动——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作战行动。 
摩羯星座——1944年1~5月德国对英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 
黑山鸡计划——1945年德军从挪威北部撤退计划。 
狼人行动——1945年4月7日德国出动百余架歼击机对英国庞大机群的作战行动。

7. 二战时国民党军事实力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军事实力:
陆军方面,中央有统一番号者有175个步兵师,59个独立步兵旅,43个独立步兵团;9个骑兵师,5个独立骑兵旅,3个独立骑兵团;炮兵4个旅,18个团,15个营(独立建制);工兵2个团;交通兵3个团;通信兵2个团;宪兵11个团3个营。另外税警总团约2个师的兵力,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约一个加强师的兵力。总计官兵2029000人。
175个师中包括中央军、晋军、原东北军、原西北军、黔军、滇军、原镇嵩军、粤军、宁夏回军、川军、湘军、陕军等地方派系军力,还有新编步兵师6个。
其他部队:装甲团一个(保密未公开),团长杜聿明,配有战车一营,炮兵二营,高炮一营。另有新疆部队10个师,不在中央编制。此时中央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后又旋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辖115师(林彪12000人)120师(贺龙6000人)129师(刘伯承8000人),另陕北警备旅(萧劲光4000人)。
陆军编制,当时国民党中央规定两种:其一,每师三个步兵团,另加师属特种兵——炮、骑、工、辎重、通信等连(或营)及卫生队,此类师多轻装备。其二,每师二步兵旅,四步兵团,另师部直属,炮兵团、工兵、通信兵、辎重兵营、特务连、卫生队、探照灯排,装备较好。
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小炮排。团部直辖炮兵(82迫击炮)连,通信、特务排,全团按编制应有2000余人。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每团大约1700人就很不错了。
陆军装备
1.中央军
以中正式步枪为基准,骑、炮兵用中正式马枪(中正式步枪与捷克式7.9厘米步枪相类同)。驳壳枪(德制自来得,可连发,近距离冲锋用),手枪,重机枪(营机枪连6挺)。轻机枪(每步兵连6挺),小炮(每营2门),步兵炮(82迫击炮)每团步兵连4门。山炮或野炮(以75口径为准)每师炮兵团36门)。实际上步兵团大致相同,其他特种兵——炮、骑、工、辎重、通信等不尽相同。炮兵多集中使用。师炮兵团等有的有有的没有。枪支则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国外进口加中国制造。口径为7.9或6.5两种,尽可能使一个团或一个营枪支口径一致,以便作战时可以交换子弹使用。有些枪支还是由清末新军或北洋军传承下来的,继续使用。
2.东北军
因张作霖缘故,多用日式武器,明治30年和38年式步枪较多。张学良请德国技师研制88式火炮,后为日军所获,视为珍宝,大量装备。
3.旧西北军
除了北洋传承武器外,有大量苏联援助武器。自己有兵工厂造轻武器。
4.晋军
部分北洋传承,太原兵工厂炼钢较差,所产轻武器性能不佳。炮兵有十团,集中使用。
5.桂军
所用武器部分为民国初年陆荣廷、谭浩明、沈鸿英等遗留下来的。部分是北伐时收自各地方部队。广西较贫瘠,故实行精兵政策,只有六个步兵师,装备还可以。、
6.粤军
广东富裕,广州兵工厂可自造,重武器有港口进口方便,装备较佳。每师有炮兵、工兵、辎重兵、特务兵各一营,骑兵、通信兵各一连,电信兵一队,军医院一所,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陆军建制、装备最佳的部队。
7.川、滇、黔等军
川军以刘湘部编制装备较为完整,其余部队装备较差;滇军装备较好,有部分法式装备;黔军与滇军关系较好,故装备尚可。何健湘军多中央化,与中央军类同。
8.陕、宁、甘等军
陕军已中央化,装备平平;宁夏军因随韩复渠跑过河南、山东,加上自身有钱,武器外购较多;装备皆不错。甘肃马步芳,武器部分由其父马琪传承,部分外购,以骑兵为主。
数据来源《战略与历次战役》杨天石 臧运祜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二战时国民党军事实力

8. 二战时德国军事实力

二战时期德国军事实力冠绝全球,特别是在武器研发制造方面更是无人能及。二战末期,很多我们现在看来很现代的武器都已经研发成功,比如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现代火箭技术、喷气式飞机、最有名的是核武器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德国制造出了爆炸式发动机,使得他们的元首希特勒进入了在南极的地下城市,继续他们的计划。芬兰和德国合拍的《钢铁苍穹》电影就是以此为基础,幻想德国人的科技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后来反攻地球的科幻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