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的金矿分布在哪些山脉

2024-05-17 21:49

1. 招远的金矿分布在哪些山脉

  黄金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000年前)人类已识别了黄金。中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能,在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殷商文物中即有金箔。《周礼·地官》中说:卝(音矿)人掌金玉锡之地。这是古代文献关于矿冶的最早记载,说明当时已特设专职官员掌管官营矿冶了。相传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达,黄金成为通行的货币,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装饰的需要,对黄金的需要随之增大。春秋时期托名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门“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采金知识。 
  招远属齐地,县境北部东西迤逦30余公里就有1000多古坑洞,西北有淘金河。玲珑等矿地表层的富矿脉有些苗露山脊。早年发现,经过地形变动,只能侧身进出的古坑洞中有灼烧残迹及木碳、木把铁凿、木锤及泥碗、黑陶碗等遗物。据此考证,说明招远掘坑采金的历史比较悠久。《史记》载,泰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币值改革,把黄金作为上币,下币为铜钱。但究竟起于何时,已难确考。最早见于史籍正式记载的为《隋书·辛公义列传》:牟州(公元596~605年)刺史辛公义“山出黄金,获之以献”。唐代民营坑治有所发展。群众对砂金进行了大规模开采。为了加强对黄金生产的管理,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把陕西安康定为贡金之所。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者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冶出现了空前繁荣,诗人刘禹锡曾写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采金业的兴盛情景。 

招远黄金生产起源 

  史有记载的是从来朝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来督办玲珑金矿田。《宋史·食货志》载: “天圣中(公元1023~1031年)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 《宋史·胡宿列传》: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河北京东地震,登莱尤甚……宿乃上疏曰:“今二州置金坑,多聚民凿山谷,阳气耗泄,故阴乘而动”。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派人在玲珑开矿。这些记载说明,北宋时期,登莱一带,采金已极兴盛,招远富矿脉多,当更甚。又据《宋史》记载: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金矿分布于25个州,产金1万余两,其中登莱两州合计9 500两,相当于全国总产量89%。当时开采组织情况,从宋及以后各代历史记载来看,大致有官置场监(官办)和“由民承买”(民办,实际上是由大包头向政府承买下来,称主者,再分户包采),或置淘金户,设税监收税金等几种方式。不是淘金户虽是矿地人民,不纳金税,私自淘金者,称为偷盗,是犯法的。 
  元初,《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令益都漏籍户四千,淘金登州栖霞县,每户岁输金四钱。”金的最高年产量在3万两左右。比宋代产金极盛的皇佑年间高出一倍。明代神宗时,曾派大批太监到各处督开金矿。派到山东来的太监是陈增,其人曾到登州。招远开采金矿也一时极盛。全国黄金岁课最高的为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总收入量5 000余两,仅相当于元代最高收入量的1/6。《明史·宦官列传》:“陈增,神宗朝矿税太监也。其遣官自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始。其后言矿者争走阙下,帝即命中官与其人偕往,天下在在有之。而增奉敕开采山东。通都大邑皆有税监。二十四年,增始至山东,即劾福山知县韦国贤,帝为逮问削职;益都知县吴增尧抗增被谄几死”。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熹宗又派太监魏忠贤(少无赖,喜赌博,恨而自阉。万历时入宫,勾结熹宗乳母客氏专权乱政,谄媚者呼九千岁。思宗立,贬于凤阳,道死,诏磔尸。)来玲珑督采黄金。《县志,艺文》载清毛贽咏《金华山》七古诗:,“明季金穴千百处,樵夫持斧斫秦松”,句下注云: “神宗时如此开采”。句意正是慨叹当时金矿开采之盛地。(诗句全文见附录金华山)。但由于明朝封建统治者的腐朽,虽借政治力量盛极一时,在招远开采金矿的事业,并未能巩固发展,第二年即垮台了。

招远的金矿分布在哪些山脉

2. 招远 的金矿 出名吗?

山东具有金矿成矿的极有利条件,其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黄金矿脉主要集中在胶东地区,以招远、掖县为最多,其次为平度、乳山、牟平、栖霞等县。招远、平度一带金矿分布集中,埋藏较浅,有利于开采。招远金矿开采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远在公元1007年,招远就已是著名的黄金产地了,素有“黄金之乡”的美称。19世纪80年代由李宗岱创办的平度、招远金矿,不仅是近代山东省矿务发轫之始,也是我国民族工矿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矿产资源是欧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工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前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渐开,西方侵略者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野心日益迫切,于是,外国资本开始侵入中国矿业。一些外国传教士、矿学家和商人,迎合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自觉地充当起列强在中国扩大矿产侵略的开路人,纷纷到中国勘察矿产。
那可是相当的出名啊

3. 招远市东风金矿床脉深部金矿

一、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20世纪70年代,山东省地质六队在本区开展找矿工作,发现和圈定了金矿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冶金工业部山东地质勘查局在玲珑金矿田开展金矿勘查工作,提交金矿勘查报告十余份,提交金矿资源储量近180t。2006年3月,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171号脉普查报告》,提交金金属资源量(333)24.26t,伴生银59.36t。
2007年6月,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在前期普查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该区详查工作,于2007年12月,提交《山东省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171号脉金矿详查报告》,提交金金属量(332+333)22146kg,矿石量8174989t,平均品位2.71×10-6;伴生银金属量(333)27050kg,平均品位3.35×10-6。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以鲁资金备字〔2008〕10号文批准该报告及求得的资源量。
2008~2009年,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继续开展深部详查、勘探工作,主要工作对象为原普查圈定的1711号矿体。沿用以往工程勘查系统,基线方位60°,勘探线方位240°。按第Ⅰ勘探类型,150m×(100~120)m间距布设钻探工程,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按(300~400)m×300m钻探工程间距,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截至2009年9月份,完工钻孔88个(包括普查阶段钻孔15个),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87000余米。
二、矿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招远市与龙口市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南距招远市区20km,北距龙口市区30km,区内有招远至黄城公路通过。勘查区面积5.82km2。
矿区位于玲珑金矿田东南部招平断裂和破头青断裂的复合部位,受NEE向破头青断裂和北东向招平断裂控制(图4-28)。
勘查区以破头青断裂为界,断裂下盘(北西侧)主要由玲珑花岗岩组成,断裂上盘(南东侧)则以文登花岗岩为主,少量栖霞片麻岩套(图4-32)。破头青断裂作为矿田一级控矿断裂,控制了171号脉的展布。断裂走向60°~70°,倾向南东,倾角35°~45°。断裂上盘次级裂隙发育,岩石也较破碎,由碎裂状花岗岩、绢英岩化碎裂岩等组成;下盘岩石相对完整,由绢英岩及绢英岩质碎裂岩、花岗质碎裂岩组成,赋存有1711号矿体。局部具有明显的断裂面,在主裂面发育有断层泥。区内自160线至56线间,构造蚀变带长2600m,厚350~450m。
三、矿体特征
本次工作以171号脉为主要勘查对象,查明金矿体7个。1711号矿体为主矿体,占矿床资源总量的95%;次要矿体6个,分别为1712、1714、1715、171支1、171支2和208Ⅱ1号矿体。
(一)1711号矿体

图4-32 东风金矿床171号脉深部勘查区地质图

1711号矿体为盲矿体,赋存于171号脉的160~56线之间,赋存标高+80~-1100m,由13条勘探线上的70个钻孔控制。160~148线中北段工程间距为75m×(50~60)m;160线北段至130线中段工程间距150m×(100~120)m;160线南段至68线间工程间距为(300~400)m×300m。
矿体呈大脉状,在走向及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总体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36.5°~43.5°。
矿体埋深最浅120m,最深1300m。控制长2500m,控制斜深510~2150m(图4-33),单工程矿体厚度0.27~22.85m,平均厚度4.04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116%,属厚度变化较稳定矿体。金品位(1.00~24.78)×10-6,矿体平均品位2.82×10-6,品位变化系数139%,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矿体。

图4-33 东风金矿床171号脉160勘探线剖面图

从工程控制情况看,该矿体中部厚度总体较小、品位偏低,向两端及深部具有厚度增大、品位增高的特点。
(二)其他矿体
1.1712号矿体
矿体处于矿区东北部,为一盲矿体,赋存于171号脉中,与1711号矿体属同一对应层位的偏浅部矿体。由80线ZK80-2和68线的ZK68-4、ZK68-7三个见矿工程控制。
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39°~45°。
矿体控制长500m,控制斜深150~320m,赋存标高-162~-400m,矿头埋深293m。单工程矿体厚度0.62~1.06m,平均厚度0.92m,为薄矿体。金品位(1.11~3.62)×10-6,平均品位2.23×10-6。
2.1714号矿体
位于矿区西侧171号脉上部(不在主矿脉中),由ZK160-4、ZK148-2和ZK148-3三个见矿工程控制。产状与171号脉一致。矿体长340m,单工程矿体厚度0.74~1.15m,平均厚度0.95m,金品位(1.59~7.60)×10-6,平均品位4.37×10-6。
3.1715号矿体
位于矿区中南部171号脉之上(不在主脉中),由ZK120-6、ZK120-7和ZK108-6三个见矿工程控制。产状与171号脉相同。矿体长500m,单工程矿体厚度0.64~1.41m,平均厚度0.96m。金品位(1.05~2.48)×10-6,平均品位1.53×10-6。
4.171支1号矿体
位于矿区东北部,平面分布于1711、1712号矿体间,赋存于171号脉下盘的171支脉中,分布于108~68线间,由ZK96-1、ZK80-2、ZK80-3三个工程控制。产状与171号脉大致相同,倾角40°。矿体控制长660m,单工程矿体厚度0.69~3.78m,平均厚度1.71m。金品位(1.00~2.14)×10-6,平均品位1.37×10-6。
5.171支2号矿体
位于矿区东北部80线171支1号矿体之下,由ZK80-3孔单工程控制,为由多条矿体组成的复合矿体。产状与171号脉相同,控制矿体长度200m,矿体厚度16.73m,金品位(1.00~17.35)×10-6,平均品位2.74×10-6。
6.208Ⅱ1号矿体
赋存于矿区北边部208Ⅱ号脉中。区内控制长100m,单工程真厚度0.91~5.64m,平均厚度2.78m,控制斜深196m。由ZK5-1、ZK10-1和ZK10-3(矿权区外)三个钻孔控制。矿体呈脉状,走向25°,倾向南东,倾角40°左右。平均品位4.30×10-6。
(三)矿体赋存和变化特点
1)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较大规模的断裂破碎蚀变带赋存较大规模的矿体,如1711号金矿体。
2)矿体的厚度和品位与矿脉的蚀变强度关系较密切,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强的地段,往往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矿体。且矿体厚度与品位呈正消长关系。
3)171号矿脉中的矿体,一般浅部品位低,向深部有品位增高、厚度增大的趋势,表明矿脉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四、矿石特征
(一)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淡红银矿、银金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
矿石有益组分为金,伴生有益组分为银,有害组分为铅、锌、砷等。矿石中金含量一般(1.00~10.52)×10-6,样品最高品位为24.78×10-6,矿床平均品位2.77×10-6,矿石以较低品位为主。矿石品位分布在(1.0~10.0)×10-6的样品占大于边界品位样品总数的94%,品位>10.0×10-6的样品占6%。
有害组分铅含量一般在0.00~0.094%之间,锌含量一般在0.003%~0.028%之间,砷含量一般为(5.92~25.48)×10-6,三元素含量均较低。
(二)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和碎裂结构为主,其次为包含结构、填隙结构、交代溶蚀结构、交代残留结构、胶状结构、乳浊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其次有条带状构造和斑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三)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包括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三种类型。矿石工业类型属低硫型金矿石。
五、矿床资源量
全区共估算(331)+(332)+(333)类矿石量30911972t,金金属量85672kg,平均品位2.77×10-6,平均厚度3.81m。

招远市东风金矿床脉深部金矿

4. 从金城金矿到招远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50.8公里
起点:金城金矿
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烟海高速行驶38.9公里,朝威海/东营/G1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烟台枢纽立交
2.沿烟台枢纽立交行驶710米,过烟台枢纽立交约710米后,直行进入荣乌高速
3.沿荣乌高速行驶29.2公里,过大杨家立交,朝济南/青岛/G1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大杨家立交桥
4.沿大杨家立交桥行驶320米,过大杨家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沈海高速
5.沿沈海高速行驶45.1公里,在栖霞/招远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栖霞立交
6.沿栖霞立交行驶180米,过栖霞立交约90米后,直行进入栖霞立交
7.沿栖霞立交行驶500米,朝招远方向,右转进入常青街
8.沿常青街行驶940米,直行进入S304
9.沿S304行驶24.2公里,直行进入普照路
10.沿普照路行驶7.9公里,右转进入罗峰路
11.沿罗峰路行驶1.8公里,进入府前路
12.沿府前路行驶2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招远市

5. 招远市台上金矿床台上矿段深部金矿

一、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台上矿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6年以前,山东地质六队在玲珑金矿田玲珑矿段、九曲矿段进行普查、勘探的同时,对台上地区开展了地质填图工作,并对玲珑金矿田诸多断裂蚀变带进行了统一编号,破头青断裂蚀变带编为“171”号脉。
1966~1989年,地质六队分三个阶段先后在该区开展了金矿普查工作。主要是填制1∶1万、1∶2千地形地质图,对主断裂地表以槽井探工程进行揭露,中浅部以稀疏钻探工程进行控制。
1990~1992年,地质六队在该区开展了勘探工作。在原来工作基础上,对主断裂地表按60m施工探槽,见矿地段加密;在以往编录的五层坑道基础上,按照到40m×30m(穿脉间距×段高)间距,施工了部分穿脉工程;11~15线-200m标高以上、15~22线-150m标高以上钻探网度达到60m×(50~70)m(走向×斜深),其下至-300m标高钻探网度为120×100m(走向×斜深),完成钻探工作量49038.95m/128孔,平巷2986.80m。1992年8月,提交了《山东省招远市台上金矿床台上矿段勘探地质报告》。1993年1月,山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审查,批准储量:表内B+C+D级金储量金属量40447kg;扣除采空区,保有储量金属量37969kg;表外B+C+D级金储量金属量1619kg。
1991~1994年,地质六队在该区开展详查工作。在原来工作基础上,对主断裂地表按60m间距施工探槽,39~41线+35~-100m标高按60m×50m(走向×斜深)工程距施工钻探,完成钻探工作量29712m/82孔。1994年12月,提交了《山东省招远市台上金矿床破头顶矿段详查地质报告》。1996年12月,山东省矿产储量与资源管理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审查,批准储量:表内C+D级金储量金属量34689kg;表外C+D级金储量金属量1313kg。
1997~1998年,地质六院以钻探为主要工作手段对台上金矿床深部开展了金矿普查工作,施工了部分钻孔。共完成钻探工作量13222.56m/28孔。1999年6月,对以往矿床深部普查成果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提交了《山东省招远市台上金矿床深部普查地质报告》。共圈定了22个矿体。除①-1号(原台上矿段①号矿体)、①-2号(原破头顶矿段①号矿体)主矿体与浅部矿体相连外,其余20个为相互独立的新矿体,皆为小矿体。探求表内D+E级金金属量166353kg金,金平均品位6.08×10-6,平均厚度16.22m;表外D+E级金属量2010kg。
2000~2001年,地质六院再次以钻探为主要工作手段,在台上金矿床台上矿段13号和17号勘探线施工了ZK603和ZK601孔,工作量2102.93m。结合前期成果资料,2002年1月,提交了《山东省招远市台上金矿床深部普查地质报告》,在台上矿段9~23线-300m标高以下范围内圈定矿体14个,①号矿体为主矿体,其资源量占总量的93%,共探求(333)类金矿资源量金属量99981kg。通过本次普查,证实了深部矿体的连续性,提高了①号主矿体深部控制程度,由浅而深,矿体形态由复杂变简单、厚度、品位变化趋于稳定,预示矿床深部资源量巨大。
二、矿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台上矿区位于招远市东北约15km,隶属招远市玲珑镇管辖,面积约4.5km2。位于招平断裂的北东段,玲珑金矿田南缘(图4-28)。区内地层为第四纪临沂组、沂河组,主要沿河流、冲沟呈带状分布或零星分布于山谷低缓处,岩性为含砂砾亚粘土或砂砾,厚度0.10~10m。区内岩浆岩广布,为中生代玲珑花岗岩和中生代文登花岗岩,前者分布于招平断裂带下盘,后者分布于上盘,二者呈断层接触。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破头青断裂、玲珑断裂及其派生次级断裂,前者为矿前断裂,后者为矿后断裂,破头青断裂属于招平主干断裂的北东段。
矿区内蚀变带相当发育,达40余条,规模大小不一,但其延伸方向均为NE向,金矿床严格受蚀变带制约,赋存于主干断裂下盘的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整个矿床包括台上(5~22线)、山东河(22~35线)、破头顶(35~57线)三个矿段(图4-29)。
三、矿体特征
台上金矿床共圈定119个矿体,其中台上矿段勘探过程中,于-300m标高之上圈定87个矿体,破头顶详查过程中于-250m标高之上圈定45个矿体。台上矿段深部普查范围为5~22线-300m标高以下的矿床深部。普查工作圈定了14个矿体,除①号主矿体与浅部矿体相连外,其余13个为新圈出的独立隐伏矿体,编号为68、88~93、103~108(其中94~102号矿体位于相邻的山东河矿段)。
矿体绝大部分均赋存于破头青断裂蚀变带内的主裂面之下,主矿体靠近主裂面,次要矿体远离主裂面。
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个别为透镜状,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展布,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膨缩特征。产状与主裂面基本一致,倾向130°~180°,多为145°~165°,倾角21°~61°,多为38°~44°,平均40°。矿体浅部(-300m以上)厚0.53~27.63m,多为1.00~2.50m,深部有变厚趋势,厚度一般为8.38~32.40m,最厚可达34.48m。金品位(1.55~15.15)×10-6,多为(2.00~5.00)×10-6。

图4-28 玲珑金矿田矿床分布和地质构造图


图4-29 台上矿区地质略图

(一)①号主矿体
浅部由163个见矿工程控制,深部由13个见矿工程控制。分布于10~31线,169~-814m标高段,赋存于主裂面之下0~45m的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呈脉状、似层状,沿走向及倾向呈舒缓波状延伸,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膨缩特征。矿体从台上矿段延至山东河矿段,长达1370m,斜深达1560m,深部仍未封闭。矿体产状与主裂面一致,走向46°~87°,多为55°~70°,平均65°;倾向南东,倾角为21°~61°,多为38°~44°,平均40°。矿体-300m以上平均厚度4.46m,平均品位5.16×10-6,矿体分枝特征明显,属厚度不稳定,有用组分不均匀型矿体。-300m标高以下,分枝矿体合并,并逐渐增厚为一层厚大矿体,平均厚度18.54m,平均品位5.38×10-6,品位稳定,呈简单、规则的似层状,且紧靠主裂面产出(图4-30)。
①号矿体深部(-300m以下)分布于台上矿段9~21线,-300~-868m标高地段,赋存于主裂面之下0~45m的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中。控制长度740m,斜深880m。其产状与矿体浅部相似,倾角为38°~50°,相对稳定。矿体单工程最小厚度0.86m,最大厚度34.48m,平均厚度18.54m,厚度变化系数94.67%。单工程最高品位12.00×10-6,最低品位1.83×10-6,平均5.38×10-6,品位变化系数171%。矿体品位与厚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二)其他矿体
(68)、(88)~(108)号矿体规模较小,呈脉状展布,产状与主矿体基本一致,分布于主裂面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距主裂面较远,为36~205m。规模较大者有(88)、(93)、(91)、(89)、(90)号矿体。
(三)深部矿体与浅部矿体对比
形态:由浅而深矿体形态由复杂趋于简单,浅部矿体形态多为较复杂的脉状、透镜状、分枝复合、膨缩明显;深部矿体形态相对较简单,为简单的脉状矿体;浅部矿体一般延长与延深大致相当,延长∶斜深=1.13;而深部矿体延长明显小于延深,延长∶斜深=0.6左右。
规模:浅部主矿体长900m,斜深大于800m;深部主矿体长大于600m,斜深大于1000m。深部矿体厚度常大于浅部矿体,浅部一般0.8~6.0m,平均4.89m;深部平均18.54m,较浅部矿体明显增大,为浅部的3.79倍。资源储量规模深部是浅部的2~3倍。
产状:①-1号主矿体产状与矿体浅部相似,倾角为38°~50°,相对稳定。①-2号深部主矿体与①-1号深部主矿体类似,深部矿体产状与浅部矿体类似,局部矿体倾角变陡,总体可达50°。
品位、厚度变化情况:①-1号深部主矿体-300m以上平均厚度4.46m,平均品位5.16×10-6,矿体分枝特征明显,属厚度不稳定、有用组分不均匀型矿体。-300m标高以下,分枝矿体合并,并逐渐增厚为一层厚大矿体,平均厚度18.54m,平均品位5.38×10-6,品位稳定,呈简单、规则的似层状,且紧靠主裂面产出。①-2号深部主矿体与①-1号深部主矿体类似,随着深度增加,亦有厚度增大、品位趋向稳定的趋势。

图4-30 台上金矿床台上矿段13勘探线剖面图

四、矿石特征
(一)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自然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矿石中有益组分以金为主,其次为银、硫。平均金品位6.18×10-6,平均银品位10.69×10-6,平均硫品位2.54%。
(二)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压碎结构、填隙结构、交代结构与交代残余结构、侵蚀结构、假象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或网脉状构造、交错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
(三)矿石类型
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蚀变破碎程度等因素,将矿石类型划分为三种,即浸染状、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型矿石,细脉状、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型矿石和细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型矿石。以前两类矿石类型为主,第三种类型仅在矿床深部少量赋存。矿石工业类型属低硫型金矿石。

图4-31 台上金矿床台上矿段①号主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五、矿床资源量
对普查区范围内14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共探获(333)类金矿资源量金属量999811kg,矿石量19204630t;其中,(333)类工业矿资源量金金属量98051kg,矿石量1838.5万t;(333)类次边际经济(表外)资源量金属量1930kg,矿石量830099t;①号矿体探求(333)类金矿资源量90730kg,(333)类低品位资源量金属量68kg(图4-31)。另外,探求(333)类伴生银资源量金属量179.279t,伴生硫资源量41.664万t,其中①号矿体伴生银资源量164.674t,伴生硫资源量38.273万t。

招远市台上金矿床台上矿段深部金矿

6. 招远市台上金矿床

招远市台上金矿床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金矿床。
台上金矿床位于招远市北东15km处。矿床受矿田Ⅰ级构造破头青断裂带控制,属焦家式金矿。破头青成矿带是招远-平度成矿带的北东部分,其限定了玲珑金矿田的南东界。该成矿带下盘的金矿星罗棋布,大小矿脉有450余条,横向延展达6km余,而其上盘经大量地表工程揭露和200余个钻孔控制,却未见一处矿体。
台上金矿床是1965年勘查成矿带下盘的石英脉型金矿时发现的,并于1966年开始金矿普查工作,1968年提交了普查报告,1976年建立了罗峰金矿(现更名为岭南金矿)对该矿进行开采。
1976年又进行了第二轮的普查,并于1982年提交了台上矿段-300m标高以上地段的勘探中间地质报告。后又对破头顶和山东河矿段进行了勘探,至此,台上金矿床的三个矿段:台上矿段、破头顶矿段、山东河矿段均已勘探完毕。
(一)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由太古宙变质岩系和元古宙荆山群、粉子山群组成了结晶基底,区内只出露了太古宙变质岩系。
岩浆岩主要为玲珑超单元的弱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其边部常见以古元古代变辉长岩包体分布于破头青断裂的上盘。其次是郭家岭超单元的斑状花岗闪长岩,分布于玲珑矿田的北部和东部,与玲珑超单元的接触为涌动接触。脉岩主要为煌斑岩脉,其次为闪长玢岩、辉绿岩脉等。
区内构造为破头青断裂及其下盘的低级别的断裂。这些断裂均与金的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二)矿床地质
1.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破头青断裂是玲珑金矿田的Ⅰ级断裂构造,长3000余米,破碎带宽40~360m,走向30°~75°,总体55°,倾向南东,倾角27°~49°,平均40°。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显示了压扭性特征。构造带内具有发育完整的主断裂面,由0.3~1.6m厚的断层泥或糜棱岩组成。上盘的碎裂岩带较窄,主要为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下盘的碎裂岩带较宽,破碎和蚀变程度均较强,显示了下盘为主动盘的逆断裂特征。距主裂面由近而远的岩性依次为: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三种岩性均有矿体产出,佐证了成矿作用以充填为主。
破头青断裂带的下盘广泛发育低级别的伴生断裂,其走向多与主断裂带平行,倾向主要为NW,部分SE,倾角40°~80°。这些次级断裂不仅控制着矿脉和岩脉的产状和分布,而且起着导输矿液的作用。上盘仅有几条张扭性次级断裂,由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碎裂岩组成,上宽下窄,延深50m左右即尖灭,显示了其被动盘特征。
破头青断裂蚀变带主要是成矿前多次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其初始阶段当形成于花岗岩体尚未完全冷凝时,可塑性强,构造应力迁就利用了内外相带间的脆弱面,从而形成了韧性变形特征明显的断裂蚀变带。由于以后多次活动的叠加,拓宽了碎裂岩范围,强化了碎裂和蚀变作用,完善了主断裂面。成矿期的同生构造活动较弱,而且只限于某些局部地段。矿液以充填作用为主。
鉴于此,破头青断裂带的成矿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具有广泛而充足的弥散空间,可容纳大量的成矿溶液,成为良好的储矿构造。
(2)完整的主断裂面中黄铁绢英岩带,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碍了矿液向上盘逃散,确保了矿液集中充填于主断裂带内,形成了规模大而规则的矿体,从而限定了玲珑金矿田的南东界限。
(3)广宽的弥散空间,长期地蓄积了大量的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并伴随着成矿期的断裂活动加入到跟踪上移的成矿热液中,成为部分矿质来源,并且改变了原矿液的物化条件和基本性质,形成了一系列与石英脉型矿床的不同特征。
(4)倾角缓、规模大有利于获取大量矿液,组合成大而稳定的矿体。由于顶盘围岩压力大,导致矿液的储存时间长和运移速度慢,有利于金等成矿物质的分异和聚合,并使矿床的埋藏深度大,成为半隐伏状矿床。
(5)下盘的活动产生了许多次级断裂,导引岩浆和矿液逐渐上移,最终侵位成矿。
2.矿体地质特征
破头青矿带中往往产有多层矿体。主矿体大都靠近主裂面而产出,多呈脉状、似层状。
长度大于1200m,最大控制斜深1400m以上,厚度0.8~36m,平均厚度4.36m,变化系数为107%,属不稳定型矿体。平均金品位6×10-6,变化系数128%,属分布不均匀型矿床。矿体有分支复合和膨胀夹缩等现象(图5-11)。其产状与主裂面一致。分支矿体产状较乱,或与主矿体平行,或与之斜交。
台上金矿床(图5-12)具有愈向深部发展,矿体愈稳定、金品位愈高、厚度愈大的特点,并与主裂面逐渐靠近(表5-13)。
表5-13 台上金矿床不同标高见矿情况



图5-11 等值线上表现出多股矿液充填成矿的特征


图5-12 台上金矿床13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988年施工的13ZK187孔,于垂深907.31~946.60m处(标高-760m)见到了真厚度达32.49m,平均金品位5.49×10-6的厚大矿体;在深977.71~1048.02m的孔段内还有四层样长1.50~8.66m、金品位2.23~3.25×10-6的支矿体。该孔所见主矿体与其上部ZK155孔所见矿体的斜距为410m,而二者的厚度和品位近于相等,可见在深部之稳定程度。
3.矿石物质成分
(1)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石中的金属矿物除金银矿物系列外,主要有黄铁矿,另有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辉银矿、斑铜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其中除石英、钾长石等矿物部分为围岩的残留矿物外,余者为热液矿物和蚀变矿物。表生矿物较少,仅地表见有褐铁矿、铜蓝、孔雀石、白铅矿等。
(2)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中的有用组分除金以外,可综合利用的尚有Ag、S。Au的品位以(4~7)×10-6的频率居多,Ag的品位约为Au的2倍,S的含量在3%左右。主要元素含量见表5-14。
表5-14 矿石中主要元素含量表


矿体中的Au、Pb元素品位有自浅而深逐渐增高的趋势,而Ag、Zn的品位变化却与之相反,从而导致Ag/Au、Zn/Pb值自浅而深逐渐降低。这不仅反映了矿液的重力分异所产生的垂直分带性,也显示了表生矿质自浅而深影响程度的变化。
矿床中的Ag元素较Au的产出范围广,金品位甚低的非金矿体中也含有较高品位的Ag,从而造成Ag/Au值伴随着Au品位的增高而降低的现象,这是表生Ag呈固溶体形态混入诸矿物中所造成的。台上金矿床Ag的回收率(87.8%)之所以较Au(94.40%)明显偏低,其原因在此。
由于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参入成矿作用的影响,台上金矿的成矿特征与石英脉型金矿有显著的不同。
(3)金银矿物系列的特征:台上金矿床金的成色较低,最高为846,平均631,以中低成色为主。在金银矿物系列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缺失金银矿。即没有成色为500~200这一范围的金银矿物(表5-15),与玲珑式金矿有显著的不同。这说明台上金矿床的岩浆热液在与携带表生矿质的大气降水沟通后,降低了矿液的温度和压力,破坏了金银矿物的晶出秩序,从而导致本应是连续类质同象的金银矿物系列发生了缺失,直至岩浆热液被围岩的强大压力圈闭成还原条件之后,被表生矿质改造后的矿液始能重新排列组合,晶出含金自然银来。表中的3粒自然银,其含金量很低,说明不是同一矿物系列,是晚期矿床的叠加物。
金矿物的成色随标高的降低而增高(表5-16),反映了表生矿质加入量的多少和矿液重力分异作用的结果。
表5-15 金银矿物系列变化特征类比表


据电子探针对银金矿颗粒的分析结果,Au的含量自内向外依次降低,Ag则依次增高(表5-17),反映了自早到晚矿液成分的细微变化。
表5-16 金的成色随深度变化表


表5-17 银金矿物颗粒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


台上金矿床金矿物的颗粒较细,微粒金的含量过半,这与玲珑式金矿有明显的区别(表5-18)。另外,台上金矿床的晶隙金为主,占82.26%,包体金只占5.26%(表5-19),说明其金的浓度低,晶出的时间短。
表5-18 台上金矿床金矿物粒度表


表5-19 金的赋存状态含量类比表


(4)硅化石英的标型特征:台上金矿床的石英脉体含量较少,主要呈网脉状或团块状伴随金属硫化物产出,多呈灰—灰白色,纯度低,含K、Fe、Na、Au等,且有自早至晚逐渐增高的趋势;而SiO2则依次降低(表5-20),再次佐证了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参与成矿作用的影响,在石英包裹体物理化学参数上,台上金矿床的气相百分比、盐度、密度、温度、压力等值明显较玲珑式金矿偏低,且I阶段至Ⅱ阶段突升,而玲珑式金矿则相反(表5-21)。
表5-20 台上金矿床脉石英化学成分表


表5-21 台上金矿床与玲珑金矿田包体体特征类比表


在包裹体的温度与压力相关图解中,台上金矿床CO2包裹体自早而晚增加,且第Ⅰ成矿阶段的温度与压力呈负相关(图5-13)。说明大气降水加入岩浆热液后导致矿液或岩浆一度呈现氧化环境,后继续增温增压,始逐渐变为还原环境。该结论与金银矿物系列产生间断相吻合,也与台上金矿床中磁铁矿等金属氧化物与金属硫化物同时存在等现象相佐证。
石英的热释光曲线也有明显不同特征。台上金矿床呈凸出的双峰型(图5-14),而玲珑式金矿则为舒缓平峰。这与包裹体的物化参数特征相吻合。

图5-13 台上金矿床石英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相关图解


图5-14 台上金矿床石英热释光曲线

从石英包裹体的液相成分看,台上金矿床的显著特征是K+的含量甚高,普遍高于Na+,而玲珑式金矿的K+较低,普遍低于Na+,这与各类岩浆岩体的规律性相一致(表5-22)。
表5-22 包裹体成分摩尔浓度对比表


从包裹体的气相成分看,台上金矿床的CO2含量明显偏少,CH4的含量偏高,从而导致还原参数(CH4+H2+CO+N2/CO2)较高(表5-23),说明CO2主要来自岩浆,CH4主要来自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
表5-23 包裹体气相成分摩尔浓度对比表


台上金矿床的脉石英的氧同位素自第Ⅰ至第Ⅲ成矿阶段依次偏正,与玲珑和108脉两类型矿床的演化规律一致,但其含δ18O量较玲珑矿床偏高,说明台上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倾角缓,围岩压力大,矿液中的氧同位素分馏的时间长,侵位的时间较晚。108脉的δ18O含量最高,为其金矿溶液未能及时侵位而分异时间最长的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从矿液的分异时间最短的十里堡银矿的δ18O值最低的特征获得证明(表5-24)。
大气降水或晚期矿液的加入,都没有改造石英氧同位素的组成,这说明SiO2的氧同位素一经组成即不易遭受后来地质事件的干扰和破坏。
表5-24 各成矿阶段石英氧同位素演化规律表


另外,台上金矿床的氧同位素具有自浅至深依次偏重的规律性(表5-25)。而氢、硫同位素则无此规律性变化。
表5-25 氧同位素随深度变化表


台上金矿床的脉石英的晶胞参数值较低,低于标准值;而玲珑金矿床则高于或等于标准值(表5-26)。而前者的Al、K、Na等的含量是后者的1.4~285倍,但其晶胞参数却偏低,这说明Al、K、Na是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加入后机械填入的,并非呈类质同象替代,对晶胞参数没有影响。而制约台上金矿床各矿物晶胞参数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力,温度与压力低,则晶胞参数也低。
表5-26 台上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石英晶胞参数类比表


(5)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台上金矿床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其是多世代、多来源充填或蚀变而成的。标型特征差别较大。
主要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颗粒一般较大多以1~5mm为多,多以脉状充填于裂隙中,或形成团块状。晶隙或裂隙较发育,金银矿物大都充填其中。其晶出的时间较金矿物稍前。黄铁矿中的主要杂质元素有Zn、Pb、Ag、Au。Ag与Zn的含量较玲珑金矿为高,从而导致Ag/Au、Zn/Pb偏大(表5-27)。
表5-27 黄铁矿主要元素含量类比表


黄铁矿的晶胞参数同脉石英和方铅矿相类似,也较玲珑金矿床小,大都低于标准值,与杂质的含量无相关性(表5-28)。
表5-28 黄铁矿的a0值类比表


台上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玲珑金矿床相当,但变化范围较宽,显示了表生硫加入后引起的变化。其均匀化程度较高,反映了硫同位素的平衡温度较低,也说明表生硫还原后的硫同位素组成与深熔岩浆相同(表5-29)。
另见少量细粒黄铁矿脉穿切了粗粒黄铁矿脉,其Ag/Au、Zn/Pb及晶胞参数值等均接近于玲珑金矿床(表5-30)。这是生成细粒黄铁矿的矿浆房深度较大,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加入量较少,黄铁矿的晶出温度较高,形成Fe2S的结晶点(晶核)较多,而S、Fe组分没有或少有新的补充,从而导致其粒度细及其他特征。
4.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类型
矿石的结构主要为晶粒状,其次为压碎状、填隙状、侵蚀状、乳滴状、包含状等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为细脉侵染状构造,其次为团块状、斑点状构造。
表5-29 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类比表


表5-30 主要成矿阶段黄铁矿化学特征表


台上金矿床的矿石类型按赋矿围岩的破碎和蚀变程度分为: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等;按氧化程度分,基本属于原生矿石,仅地表个别地段有氧化矿石;按硫的含量分,属低硫矿石。
5.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台上金矿床与地壳深部壳幔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花岗岩浆经过一系列分异演化作用,最终形成矿液上升侵位成矿。另外,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参与了成矿作用,对岩浆成因、矿液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造成较大影响。岩浆上升过程中所侵吞的变质地层,也可提供部分矿质来源。
(1)成岩成矿系列的建立及其演化规律:成岩成矿系列是指同一构造岩浆旋回所产出的系列岩浆岩体、矿床及其成矿阶段。成岩成矿系列的建立主要依据宏观的穿切关系和微观演化规律(表5-31)。
表5-31 成岩成矿系列主要参数演变特征表


氧化系数自早至晚依次递增,反映了岩(矿)浆房逐渐上移、成岩成矿的深度逐渐变浅的演化特征;氧化铝系数则依次下降,表明岩浆和矿液均以重力分异作用为主。另外,成矿热液具有Si、K质剧增、Al、Na质下降的特征,与岩浆的分异演化规律、表生矿质的成矿作用及熔融分异实验结果相吻合。
成岩成矿系列演化规律性最强的是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自玲珑超单元的黑云二长花岗岩的10.3‰依次递增至第Ⅲ成矿阶段的15.9‰,反映了重力分异作用为主的特征。这个特征与各类岩浆岩体的矿物组合自副矿物至石英依次递增的演变规律相吻合(表5-32)。说明形成岩浆岩体的岩浆均呈液相,而且氧同位素达到了平衡状态,玲珑超单元较栾家河岩体(文登超单元)有规律地偏高,说明玲珑超单元熔化较多变质岩系。氧同位素规律性的演化,证明了玲珑超单元等均属岩浆成因,并与矿床产于同一时代。(2)花岗岩同熔分异演化实验结果:为了研究台上金矿床的形成机理,对矿带的上下盘的花岗岩进行了熔融分异实验,其结果支持了所建立的成岩成矿系列及岩浆演化成因。由于熔融岩浆持续分异的时间长短不同,所采用的两种冷却方式的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别(表5-33、5-34)。
表5-32 各类岩浆岩体矿物组合δ18O值类比表


表5-33 不同冷却方式结果对比表


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两种冷却方式的岩石柱颜色均呈现上浅下深的特征,据电子探针分析,自然冷却和恒温冷却的边部相其基性度自上而下依次增高,酸性度依次下降,恒温冷却的递变差值尤大,并有一条含SiO2为59.70的灰色细脉充填于裂隙中,与其外部相底部的含量(57.56%)相当,接近矿区中煌斑岩的成分。说明煌斑岩浆为深熔花岗岩浆分异的产物,从而证明金矿床既与深成花岗岩密切相关,也与煌斑岩脉有成因联系。
第二:恒温冷却的K2O/Na2O、Si/Al值,内部相普遍较外部相偏高,而自然冷却则无此规律,说明岩浆分异程度愈高,Si、K愈向内部聚集,最终渗入矿液中,这与矿床中富含SiO2、K2O而贫Al2O3、Na2O相一致。
表5-34 不同冷却方式主要元素变化情况类比表  (wB/%)


第三:恒温冷却的内部相含FeO、CuO、ZnO、MgO、CaO等成矿物质较边部相高,而恒温冷却则相反。说明岩浆分异时间愈长、分异程度愈高,成矿物质愈向外部聚集,另外,成矿物质又有向岩浆底部聚集的特性。
对台上金矿床中的各种岩性和矿石进行了高温高压和常温常压条件下金的淋滤实验。其淋滤结果见表5-35、表5-36。可看出如下的特征:
表5-35 高温高压下金的淋滤实验结果表(48小时)


续表


表5-36 常温常压下金的淋滤实验结果(120天)


续表


其一:不论是常温常压还是高温高压条件下,也不论是较高品位的金矿石还是低丰度值的各种岩石,其淋滤出金的绝对量相差很少,浸出率的高低与岩矿石的丰度值呈负相关。
其二:高温高压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较常温常压条件下显著偏高,且与岩矿石的含金量呈正相关,表明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有利于金的聚集。
其三:高温高压条件下反映后的pH值,从总体上看较反应前偏高,证明矿液是向碱性方向演化的。
(3)系列岩浆岩体的作用:与金矿相关的系列岩浆岩均属深熔岩浆分异演化而成,各岩体的温度和压力均可说明这一点(表5-37)。
表5-37 系列岩浆岩体温度压力值比较表


各类岩浆岩体的石英-黑云母对和石英-磁铁矿对的平衡温度变化范围较小,二者的差值也不大,且后者较前者稍高,这说明了岩体的岩浆成因,其同位素达到了平衡状态。熔融包裹体温度在750~950℃之间,锆石包裹体温度变化范围为780~980℃,反映了岩浆初期所经历的高温值。
基于上述,可总结出玲珑超单元的二长花岗岩和郭家岭超单元的花岗闪长岩有如下几点主要的成矿作用:
第一:在同熔作用下,将固化的花岗岩质壳源和地壳中的矿源岩熔为岩浆,形成了主要的矿源;
第二:在岩浆上升侵位和定位过程中,使被侵吞的太古代变质岩系和荆山群变质地层熔化为液态,导致其内的成矿元素活化并向其下部的岩浆房聚集,构成了部分矿源;
第三:由熔融体中携带出巨量的酸性物质,使残留熔体中金的浓度逐渐加大,并携带出大量钠质,导致残留岩浆中的钾质增高,有利于成矿物质聚合;
第四:顶部的岩浆上升侵位时,留下的空间导引残留岩浆上移,形成了较浅的岩(矿)浆房;
第五:岩体侵位时产生的挤压应力,在岩体边部产生缓倾角的断裂构造雏形,为断裂构造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后成的矿液充填,准备了空间。
由于玲珑超单元的花岗岩规模大,碱质的变化系数低,金的丰度值小,其成矿作用较郭家岭超单元更大些。
在岩浆进行分异时,铁镁质和成矿元素一起向岩浆房的底部聚集,在岩浆继续分异、将矿浆与中基性岩浆分离时,中基性岩浆先行侵位。
概括地说,由浅部岩浆房中携带出大量铁、镁、钙等物质,使成矿元素聚集成矿浆,使微粒金聚合成较大颗粒,便于沉淀;另外,中基性岩浆上升侵位时,导引成矿溶液上移至浅部;而且由于中基性岩脉的密度大、韧性强,且与矿液侵位的时间近,对矿液的运移起着良好的屏障作用,往往在岩脉的一侧形成富矿柱。
(4)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的成矿作用:台上金矿床的Ag/Au、K/Na等值偏高,说明台上金矿床与表生物质和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其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的成矿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增加了成矿热液的总量,稀释了金的浓度,使台上金矿床成为一规模大、较规则、而金品位较低的大型金矿床;
第二:降低了浅部矿浆房的温度和压力,并一度成为氧化环境,干扰了各矿物的晶出秩序,且延缓了矿液的侵位时间和速度,使台上金矿床埋深大,成为半隐伏状态;
第三:增高了矿液中Ag、K、Zn、S、Fe的含量,相对降低了Au、Na、Pb的含量;
第四:大量表生钾质加入,与原岩浆成因的矿液中的Al、Si化合成钾长石和绢云母,使台上金矿床有广泛的钾化作用,并因此导致其石英脉体少和贫Al。
若以玲珑金矿床代表岩浆水,台上金矿床代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则可估算出台上金矿床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配分比。经过测试结果和计算,中生代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值δ18O为-11.7‰,δD为-84.5‰,估算其温度值为50℃。配分的依据和结果见表5-38、5-39。
表5-38 岩浆水和混合水组成的矿液特征表


表5-39 台上金矿床水流体配分比试算结果表


表中的水流体δ18O值是石英或方解石的δ18O值依据有关公式换算的;δD值是包裹体水的测试值;温度值是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平均值。计算时以δ18O为基准,温度和δD作为检验值,可见如下特征:
第一:配分结果与台上金矿床的特征大致相符,只是δD值差值较大,这是矿液中吸取了岩体中的黑云母氢同位素的结果。δD值的变化与蚀变程度也有关系(表5-40)。
表5-40 台上金矿床不同矿石氢同位素组成表


第二: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溶液仍以岩浆水为主导,平均为87%,大气降水只占13%。
第三:自第Ⅰ至第Ⅲ成矿阶段,大气降水的影响程度依次增高。
(5)台上金矿床的控矿条件:主要控矿条件是:壳下深部矿源岩的物质来源、岩浆的连续分异演化作用、由强而弱的构造活动配合、缓倾而宽大的挤压破碎带构造空间、以还原环境为主导的物化条件、表生矿物质和天然水参与成矿等。具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见表5-41 0
表中岩浆岩体的温度值为淬火温度和锆石包裹体温度的平均值,各成矿阶段的温度为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平均值,矿液的实际温度要高于此温度值。压力值是利用均一温度和爆裂温度差值而计算出来的。
由图5-15可看出,pH值自早至晚向碱性方向演化。台上金矿床较玲珑金矿床更偏酸性,矿液的分异时间更长,反映了大气降水的成矿作用。
表5-41 成矿系列物化参数的估算结果表



图5-15 成矿系列pH值变化图解

(6)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台上金矿床与玲珑金矿床都是成矿溶液充填而成,只是台上金矿床充填于主干构造蚀变带中且弥散而已。台上金矿床仍以岩浆水为主导,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参与了成矿作用,可总结成“岩浆连续分异并参与表生矿质和大气降水”的成矿模式,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成矿溶液是深熔岩浆经过一系列分异演化的最终产物,与成岩成矿系列中各类岩浆岩体都有成因联系;
第二:由于浅部断裂裂隙逐渐增多,上移的岩(矿)浆房逐渐增多,因此,成岩成矿系列自早至晚规模由大而小,深度由深而浅,温度和压力由高而低,构造活动和蚀变作用由强而弱,由广而窄;
第三:最早侵位的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受挤压应力最大,冷凝最早,产生的断裂裂隙也最早、最多,从而导致了上移的岩(矿)浆房沿途储存,使岩脉和矿脉多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产出;
第四:玲珑超单元侵位时产生的挤压应力产生了破头青断裂的雏型,在以后的多次构造活动中产生了宽大的构造蚀变带,形成了良好的储矿构造;
第五:胶东地区古老变质基底,是产出高酸度花岗岩的前提条件;金矿床与太古代变质岩系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只是当其被岩浆侵入交代重熔后,其中的成矿物质沉移至上移的岩浆房中,成为部分矿质的来源;
6.矿床的找矿标志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1)矿床的找矿标志
a)深成花岗岩分布区,尤其是岩体的边缘相带,是寻找内生金矿的主要方向。
b)缓倾角的构造蚀变带易于成矿:围岩压力的大小是成矿作用重要的一环。缓倾角构造带的围压大,矿液上移的速度缓慢,有利于矿液的分异聚合,又可拦截较多的浅部矿浆房上侵的矿液,形成大而稳定的金矿床,是一个重要的找矿标志。
c)中基性岩脉发育区的矿脉带:成矿溶液与中基性岩浆相伴而生,中基性岩脉发育区标志着浅部矿浆房的分布区,也是岩浆热液分异程度完好的显示,是一个重要的找矿标志,尤其是产于中基性岩脉中的矿脉,成矿的可能性更大。
d)矿脉带中网脉状石英碳酸盐脉的区段:石英碳酸盐脉一般是第Ⅲ成矿阶段的产物,标志着成矿作用的尾声。由于其矿液量少,构造活动弱,产出的范围小,在主成矿阶段产生的范围内产出,所以在其分布范围内的底下,可能有矿体产出。
e)横向成矿带的应用:横向成矿带是指一组矿脉群中,各矿脉的成矿区段构成了大致垂直于矿脉走向的矿体群,是矿浆房集中和同生构造活动范围的具体反应。如在其中一条矿脉中发现矿体,就可在其他矿脉带的相对应的位置上找到矿体。
f)原生金属氧化物发育的区段无矿:还原环境是金质沉淀聚合的必需条件,若矿脉中只有原生的金属氧化物而没有硫化物产出,说明主要成矿阶段的矿浆房未能及时圈闭成还原环境,金质散失而不能成矿。
(2)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台上金矿床采取了大量化学样品和稀土元素。由于多期蚀变作用和多个矿浆房矿液的叠加,与Au紧密相关的化学元素不明显,远程和中近程元素也不规律。按大量组合样品计算,与Au关系最密切的是Ag,二者呈直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为:Au=1.6212+0.3517Ag,其统计量为F=34.13,是临界值FA(2.99)的11.5倍,回归效果显著。
与Au次要相关的元素为Cu,其他元素则相关性甚小,与Pb、Zn呈负相关(图5-16)。由此可见,Au在岩浆或矿液中的运移和聚合都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的,由微细粒聚集成较大颗粒。

图5-16 台上金矿床相关元素分析谱系图

Ag、Cu可以作为寻找金矿床的指示性元素。将成矿系列和金矿床的主要矿物的稀土元素配分计算结果列于表5-42,可以看出如下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副变质岩的稀土总量∑REE均较斜长角闪岩和花岗岩类等岩浆岩偏高,而且轻、重稀土的比值(LREE/HREE)偏大。
表5-42 成矿系列及主要矿物稀土元素计算结果表


第二:自栾家河岩体至中基性岩脉的稀土总量依次递增,表明随着岩浆的分异演化,稀土元素渐趋富集。
第三:矿床中的稀土总量降低,是大气降水淡化的结果。矿床中的铕、铒、镱出现低负异常。
第四:矿物石英自第Ⅰ至第Ⅲ成矿阶段的稀土总量递增,主成矿阶段的铕、铒、镱异常系数最低。方解石则出现盈余。
第五:细粒黄铁矿较粗粒的稀土元素偏富,与矿床的特征相吻合。
矿床和主要成矿阶段石英的铕、铒、镱的低负异常带,可作为一个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