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2024-05-18 20:16

1. 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催生了教育的信息化促进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因多种原因严重滞后。然而,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以崭新的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我县教育新局面,高度重视我县教育的信息化,又恰逢“班班通”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在我县真正实现。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县实际,如何让“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开展本次调研。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形式
  基本情况:
  现状:
  (1)硬件设备严重溃泛
  我县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有两项工程,分别是“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2005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许多学校配置了卫星接收系统,但是,电脑配置十分低下、安装调试十分复杂且不稳定、资源十分有限、使用十分复杂等因素,其效果不佳。
  2007年校校通工程中,全县现有15所农村初中,有13所配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中高坪初中和龙坪初中因没有专用教室没有配置。
  全县69所完小中只有9所乡镇直小学和实验小学有一个多媒体教室。68所(个)村小或教学点没有条件用上多媒体。
  只有乡镇直学校和城区学校通过有线宽带上网,其他乡下学校都只能通过无线上网,主要用于传送上级部门的文件和数据。无线上网网速慢、费用高,学校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其服务于课堂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大堰中学和官店民族中学、三里初中三所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挤出资金另外添置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即这三所学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但就学校无论班级数的多少,有一二间多媒体教室,依然是“远水近渴”。
  (2)教师技术水平普遍落后:
  全县学校35岁以上教师占87.2%,教师年龄普遍偏高,大部分教师的成长过程没有经历过对电脑的专业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于老一套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对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还存在着某种恐惧感。
  基于上述原因,试想一个教学内容,多年来都是用粉笔加黑板模式完成,任课教师去请别人制作课件、去找教务处批准使用多媒体教室、去找管理员准备,非常麻烦,而且其他同事还认为这样上课是在“作秀”。因而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仅是稍年轻点的教师在公开课、表演课上的点缀。
  欣喜:
  (1)局领导高度重视。今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李争局长、李克主任创新培训模式和内容,借用建始一中的网络教室,开展了一期课件制作培训,我担任班主任,培训过程中看到许多教师看上去还年轻,但电脑基础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培训的热情十分高涨,可惜培训时间只有两天,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2)今年秋季“班班通”工程在我县全面铺开,现在正在安装调试阶段,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软硬件设施为全面实现我县教育的信息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3)也是今年秋天,我县新招聘了2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分布在全县的每一个角落,将成为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生力军。
  (4)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2007年开始使用班班通,有一套完美的使用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如何真正让“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即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的加强管理和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能用、会用;从微观上即教师个人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用活用精。
  一、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创造条件,让老师们 “能用、会用、想用” 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是确保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关键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每个人生活、工作、生存的基本素质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与学的基本能力来抓落实。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始终处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和主导地位,因而校长的观念和意识更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
  (二)加强硬件建设,是利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根本
  (1)教师办公室需装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有效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教师,学校要形成教师“学习、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进行电子备课、互相交流及资源共享等工作都需要教师在办公室完成。所以除了在教室安装“班班通”外,还要在教师办公室安装足够数量的电脑和网络。
  (2)鼓励教师在家中安装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备课等活动不仅局限于学校,在家中有更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进行学习和备课,因而教师家庭必备上网设备。建议学校和主管部门从资金和制度上鼓励教师家庭配置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如与电信部门协调上网费、边远学校教师家庭装备电脑给与少量的奖金等)。(把电脑和电视都放到客厅,让我白天在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晚上与家人一起,家人看电视我上网,安静祥和,轻松高效的完成电子备课、试卷命制、查找资料、上网学习,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提高了自己素养。我就是这么做的,让我真正享受到了无穷的成功的快乐)
  (三)加强管理,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证
  规范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为保证软、硬件高效服务于课堂,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财产、技术维护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2)规范信息技术应用的量化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3)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4)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管理办法,教师使用电子备课,让教师从繁重的书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5)建议仪供站与教研室经常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在教研活动中用“以帮带教”的手段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核心
(1)怎么培训?
  说到全员计算机培训,在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先生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峰会上的一段讲话:“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麻将,需要语文老师补拼音,而且补习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请专家讲座麻将技法20讲?如果这样做,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没学完,老太死了。简单的办法,只需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这里讲的是高效课堂学习,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到高效教师培训上来,创新培训模式。
  “首先是让老师想学”,讲三点理由:
  ①依托“班班通”建设的新奇感并认识“班班通”这一现代教学工具的高效性、实用性,认识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和学习功能,激起老师的学习热情;
  ②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于2012年8月13日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由此看出教师“学会上网”是当前的教育工作的需要,是赡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未来年老退休打发余生的需要,同是也说明学习电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偏大不能成为不学习电脑的理由。
  ③教学点上的老师,更应该学习信息技术, “班班通”是借互联网均衡教育资源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学习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自己的品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才能活出自己的尊严。
  让老师怎样高效学
  ①在学校教师中营造互学、互帮、互比的学习氛围,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学习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搞好教师培训,以点带面力求全体教师能认识并掌握这一新型教学工具,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最佳途径;
  ③电脑既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针对性地向老师推荐和下载学习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电脑培训,是一个需较长时间的学习摸索、练习巩固,形成技能的过程,通过短期培训绝对是不能达到效果。我认为可以通过给受训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提供学习资料,给出足够长的自学时间,然后通过考试达标的形式,达到培训目的。利用这种方式,对教学点及其他师资紧张的学校,才有可操作性。
  ⑤通过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形式,让老师们开阔眼界、模仿学习,达到培训目的。
  我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假期培训都是在气候极端的寒暑假进行,给受训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且假期培训内容都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激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前面几位作报告的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活动是针对教师急需解决的和教师感兴趣的问题而进行,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有效形式,其效果永远大于假期的教师集中培训。但是过多的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差旅经费又困扰着学校,让学校领导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我建议能否把假期培训的专用资金也灵活处理,拔出一部分给教研室用于平时的教研活动,减少暑期的集中培训。
(2)培训什么?
  1、打字
  中文打字是学习电脑和使用电脑最基础的技能。不会打字或打字的速度慢了都觉得运用电脑是件痛苦的事,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所以培训打字是让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的最重要的技能。(磨刀不误砍柴工)
  2、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许多老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对电脑有恐惧感,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或因为技术原因误操作将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弄坏。让老师会使用“一键还原”等操作,知道“电脑弄坏了也不要紧”,从而会大大减少其对电脑的惧感,也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电脑的使用效率。
  3、懂得几种安装、卸载软件的方法。
  4、学会使用qq。腾讯qq能十分方便的进行文字、语音、视频对话功能,十分方便的传送文件、课件、发送文件功能,更有远程协助功能,这一功能是新接触计算计的人十分有用的一个功能,能让不在身边的“电脑师傅”控制你的电脑,为你安装、卸载或演示操作等。
  5、学会使用qq影音等播放软件
  我对几款常视频播放软件进行对比使用,qq影音是最适合课堂教学的。①支持的文件格式多,②能十分方便的控制全屏与退出全屏;③能十分方便的控制播放与暂停;④能十分方便的调整音量的大小;⑤还能十分简单的对原来的视频进行截取、合并、配音等;⑥能十分方便的将播放进度调整到任何需要的时间。
  6、学会网络搜索和下载
  网络是一本巨大的百科群书,有丰富的教学学课件、学习文字和视频,要运用网络的学习资源,就必须学会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
  7、学会powerpoint课件制作与使用,懂得制作简单课件,懂得如何修改网上下载的课件,懂得让自己的课件在其他机器上准确运行
  8、学会word 及学科专业软件。如数学的几何画板、化学的化学金排、物理金排等,能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五)建设资源库,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障
  ⑴建设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备课效率。自建与购买并重,有针对性的征集、开发适合教与学的网络资源,是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课堂的有力保障。教师通过该系统丰富的同步资源和拓展资源,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利用ppt等常用教学软件,对备课系统中已经下载的资源进行修改、整合、制作个性化的资源,提高了备课效率,搭建一个校本资源、均衡资源共享平台。
  ⑵对口支援、联片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完小对口支援点小、乡镇直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
  二、微观上,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活用、精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1)正确定位“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含义。
  “现代信息技术”含义广泛,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命制试卷、编写导学案、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诊断学生成绩及成长状况、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学习提高个人素养、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网络实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开放、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的形式。
(2)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功能,“用好”班班通
  ①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学。
  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突破教材重难点,使学生易学。
  多媒体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那些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③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扩大教学容量,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会学。
  ④利用多媒体能将声、光、色、形等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持久记忆,使学生乐学。
(3)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用精”班班通。
  ①误区之一: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有效教学的精彩靠教师而非机器”,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未根据学情去设计课件,导致教师不能驾驭课堂,从上课开始时的“欢迎光临”到下课时的“再见”都是课件预设的程序进行,限制了课堂的“生成性”,偏离教学主体,教师成了“播放员”。还有一些教师从导入到讲课,从练习到作业,从复习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传统的“填鸭式”演变为现代高科技的“填鸭式”。
  ②误区之二: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
  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具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不能用转瞬即逝的课件替代的效果。另外,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记录课堂突发的现象或结论,这是课件无法替代的功能。
  ③误区之三:盲目扩大信息量,忽视学生吸收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画图时间,增大了一节课的信息容量。但是,稍不注意会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就造成学生因滞留时间短,来不及理解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④误区之四:课件制作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效果,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弱化了知识点的落实。
  有的老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个别老师还在每一个过渡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喷气机的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过渡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是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最后反而让学生厌倦了这种“花俏”的表演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班班通”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高瞻远瞩,激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激情和学习需求,最终将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县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2. 如何技术面与消息面结合操作12.26单边行情即将开启,原油白银操作建议

你做的国际的盘子还是国内的盘子?技术分析可以私聊我

3. 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任选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学习上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数学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外,我还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一个星期只有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我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了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任选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4. 怎么用消息面分析外汇市场行情走势 技巧有哪些

目前主要影响最大的是美国,他的很多消息能影响整个外汇市场。如果你要用消息面去分析首先你必须要知道每天有什么消息发生。也就是大家说的财经日历。这个通汇国际的网站上提供。看到消息之后你要知道消息对美元会产生什么影响,比如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上涨,。从而非美货币对应的就会下跌。

5.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

老师掌握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特点,就可以把他们平时的爱好喜好运用到课堂中去、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有助于根据这些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操作任务、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操作实践产生兴趣,并且能更好地让老师运用好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控制和管理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学好信息技术课。 
   
  1 掌握学生特点的几种方法: 
  首先是多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可以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进行思想和学习方面的谈话,也可以在他们上机操作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评价、启发和鼓励。当然,在交流沟通时,应以一种朋友的身份进行,这样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自然愿意把他们的内心话说出来了。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同时根据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就能很好地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和学习能力特点了,并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了。这样可以使教师更加科学地安排操作任务,也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 
  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例如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会发给每个学生一份“问卷调查表”来调查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问题有“你认为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容是什么?”、“平时用计算机主要是做什么?”、“平时上网主要做什么?”“你最想学习哪些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教学?”、“你最喜欢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内容有哪些?”、“你觉得一节课老师用来讲课的时间是多少分钟?”“一节课需多少时间用来自己独立学习操作?”“你希望有多少时间进行休闲娱乐?”……通过这些问卷调查收集,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便于我更好地规划实践操作时间、内容、方案、措施。 
  我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学生们积极联系沟通。例如通过“QQ聊天”、“QQ空间”、“博客”、“EMAIL”等方式和学生们在休息时间加强心灵的沟通联系,经常同他们保持联络、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特点、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他们也更加地尊重我,有利于教学的更好进行。 
   
  2 运用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操作任务和监控管理实践操作 
  首先是迎合学生的喜好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好操作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操作实践的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我发现他们上网时最喜欢欣赏一些当前流行偶像明星资料、卡通动画、游戏动漫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时,我会针对课本知识合理设计操作任务。例如学生在实践操作《信息技术》“图文混排”这一节时,我鼓励同学们随心所欲地上网收集整理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文字素材、运用老师讲解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图文混排”,并采用全班投票评比的方法选出和分析作品。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兴趣大增、积极收集资料、积极应用操作技巧进行图文排版,同时也让“图文混排”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操作、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在管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时,由于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所以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措施对他们进行控制和管理。因为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别、模仿性强、学习能力易激发、爱突出表现、学习中需要不断启发和引导以及自制力不太强等特点,所以我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运用了“奖惩结合”、“任务驱动”、“监控管理”、“互相监督”、“团结互助”等方法和手段。我会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奖励和惩罚,在完成操作任务并得到我的检查、肯定和登记后,我会奖励学生自由操作的时间:如果没有完成操作任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他们自由操作的,如果偷偷“玩”,我会加倍安排任务给他做、取消以后的自由操作时间。对于很好完成操作任务的学生,我会大加赞赏和表扬并奖励自由操作时间:但是任务完成太差或没完成却“偷玩的”,我会及时指正、强制其改正甚至强制黑屏,及时改正的不追究责任。每节课我都会安排一定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并且要经过我的亲自检查、过目、登记和许可,否则坚决不允许自由操作,否则强制停机纠正,不听者取消下一节课允许自由操作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完成好了教学任务,在我登记允许下会给他们自由操作的时间(当然,自由操作必须有意义。)。而且谁完成的任务越快越好、谁自由操作的时间就越多――这个方法对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操作时间,就必须更加集中精力听课、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操作运用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当然,要做到合理安排学习操作时间和自由操作的时间,就要求教师课前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充分地备好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合理分配时间,一节课内容不能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既要大部分学生能享受到“自由操作时间”的胜利、也要让一节课大部分时间使学生的心放在“正课”上。这样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一个考验,同时为了控制好全班的学习状态也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不断给学生创造“惊喜”。学生操作时我会随时巡堂监视、辅导、引导、评价、指正和控制学生操作情况,还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监控和管理来控制学生的操作,并发动全般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等手段。因为学生喜欢被表扬、赞赏、喜欢帮助人,所以我总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特点,让他们互相帮助、激励互进。例如我总是激励那些完成任务快又好的学生去帮助指导那些速度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这样一来,不仅让优秀的学生有种自豪感、满足感、也让能力差的学生没有惧怕老师的胆怯感和打击感;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及时杜绝和制止了不良行为、激发了学生E机实践操作的兴趣和能力、高效地完成了教学实践任务。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电子表格”章节时,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但我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


在“输入和编辑数据”内容操作实践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调查周围同学或好友的家庭住址、电话、年龄、社会关系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的输入和保存,并要求输入五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并进行数据的排版整理;然后要求在我的检查、登记和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自己的自由操作。这样,学生的实践操作完成情况非常好而快,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同学们的互动联系和友谊。二严松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控制好学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严松结合”这一方法能高效地管理和控制好学生的实践操作课。 
  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与计算机打交道,而随着INTERNET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加上学生具有好奇性、模仿性、好玩性的特点,因此他们最喜欢网络方面的学习和操作,特别是精彩的网络信息资源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比如网络游戏、QO聊天、FLAsH动画、视频电影等。所以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时,如果不科学合理地采取措施控制和管理地话,很容易使他们忽视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操作、而容易上网成瘾、甚至影响到其他功课的学习,从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强制遏制他们上网的所有兴趣和欲望,也会让学生厌倦和反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能够“严松结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工作。 
  我曾经“问卷”调查过初一六个班的学生,让他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最喜欢用计算机做什么?二是最喜欢什么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三是对网上什么内容感兴趣?他们的回答竟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相同:一的答案是上网;二的回答最喜欢在老师少许适当地辅导下自由学习和操作的教学方式:三是对网络游戏、QQ聊天、动画作品最感兴趣。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具有爱玩、爱自由、爱图文并茂的作品等特点。因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控制和管理好上机实践操作,我采用了以下的“严松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严松结合”就是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高效地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上机操作实践任务后,可以允许学生有少量自由的操作时间。对于那些在实践操作时进行游戏或聊天等与教学无关的操作的学生,我会及时提醒和警告他们终JE这种操作,严重不听的学生会采取“静屏”的方式和扣分的“惩罚”;操作任务完成得好有奖励、不好则处罚。对于完成任务快又好的同学我会奖励他们“自由操作”时间,奖励他们自由上网查看信息资源和设计博客等(当然这种自由必须是有益的、健康的);而任务没完成或检查不合格的是坚决不让他们自由操作的。如果学生想要“自由操作”时间,就必须合格地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并通过我的检查登记后才能进行;发现有两次不完成任务者纳入我的“重点监控对象”名单,下次实践操作课时重点检查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不敢随便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操作了;同学们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操作时间”,就必须认真听课、认真花精力去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上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操作效率也大大加快,并且有许多真正爱好信息技术的同学能利用这些自由操作时间去学习和操作更多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 师生共同操作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操作兴趣和师生共同进取 
   
  教师只有起到榜样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于教师是每个学生崇拜的偶像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榜样。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新知识以及激励学生学好更多的知识,教师自身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不断地进行实践练习和操作,这样才能跟得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师生共同进步。 
  首先,为了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备好课、搜集与教学任务有关的学习资料、认真做好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然后,在上课当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丰富生动的教学,特别是在“上机操作”时,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以自身为例积极动手操作以激发同学们的动手欲望,并且在学生实践操作时,及时引导他们动手操作甚至一起进行操作,而且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的方法进行某项操作。 
  例如,在进行“设计制作节日贺卡”这项综合实践操作时,我和学生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内每个人设计制作一副电子作品,完成后采用无计名的方式进行评比,我和全班学生一起投票看谁获得前十名,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操作热情高涨。都积极认真地设计制作作品。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和效果非常好,也加深了师生配合默契的程度。 
  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增强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激励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操作的多样性、创新性和灵活性。 
  经过我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和实践,我教的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强,也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成效。例如,我开展的“电子黑板报的设计制作”实践活动获得2004年5月举办的“第十九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以及8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实践活动类”三等奖;我2005年开展的“展现自我、真我风采”实践活动获得“第二十届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实践活动类”二等奖的好成绩;2006、2007年学生的科技实践作品在“市科技实践作品展”中获集体奖;2009年9月学生实践作品在“区软件作品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和集体奖。 
  总之,科学合理地开展好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信息技术知识。除了以上方法和手段外,还有其他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好学生的实践操作,希望大家一起积极研究和探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

6. 如何恰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学习上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数学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外,我还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一个星期只有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我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了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7. 个股消息面突发利空 怎样应对操作

利空出现后,重点关注好5日线。重要的生命线,只要不破就持有。破了超过三天不能上来,就要考虑是否卖出。

个股消息面突发利空 怎样应对操作

8. 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为帮助广大教师实施好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将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教育新教材的实施点滴。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可进行变化,最终形成技能。如小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后,可在每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对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品、成果中获取成功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小学课本《龙宫寻宝》一课,某教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编制了一副孙悟空在龙宫舞动金箍棒的动画软件,在同学们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教者伴随讲到:你们看孙悟空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转,多么神奇呀?这样设计直接点中本节课的主题---扭曲与拉伸。如某教师在基础练习环节将课后的练习题《小鸡》和《春天》两副作品引入到课程作为复制、粘贴的基础练习,这不仅扩充教材训练知识的不足,而且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要重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上不是尽善尽美,需要教者适当将某些知识淡化与提升,如将一些知识变成自学阅读,一些留为课后阅读等,要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透,同时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练习部分的设计要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重视过渡语、小结和板书的设计,克服语言的随意性。在板书部分,我想虽然有了计算机展示工具,但板书的作用在于当教学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总结、点拨的作用,不应轻易抛弃,板书设计要讲究平衡、美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化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发展性环节的设计。除此之外,应注重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经过充分考虑准备和慎重考虑所写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的方案。不仅是教师备课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1、 编写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教案前,首先要通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对全局性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是新教师应对课后习题反复练习。在熟悉教材后,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好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便于实施、检测,对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落脚点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视知识性和学科思想的渗透。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组织教材,准确地确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有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什么手段来突破难点,要分析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意图何在。在上述内容确立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合适的授课地点,对于以知识性为主的教学应选择教室教学,避免在机房上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机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具,要注重示范性教具的选择,某些课程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如课件、同步教学系统等),充分展示其示范性,重点在于选好工具软件,如职专DOS的FAT表教师根据教材选取了“诺顿”工具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并增加了教学导向性。2、编写教案应考虑的问题:要复习哪些为新知识打基础的旧知识;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形式是否新颖,关系到是否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选取什么例题,练习部分如何设计,如何进行;用什么方法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教具效果最好;各环节如何过渡;课堂小结如何实施;是否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以思考题的形式为宜。在设计时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2、 教案的基本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授课教材、班级、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教具、授课地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中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教学提纲、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和时间分配的内容。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包括:复习提问(设计问题及正确答案);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手段);讲授新课(教授过程、学生怎样做;哪些由学生回答,哪些由学生练习;重点如何讲述、难点如何处理,哪些容易出错,须防止、提醒,上机指导如何实现;如何设计练习和小结)。3、 编写步骤:(1)、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查和执行。要从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2)、确立合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键性的知识,解决这部分知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3)、设计课型、准备教具、设计教学手段与教法(4)、设计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师生双边活动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课堂提问、书写例题时应看教案,防止题目错误,浪费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个段落后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如果布置作业,应看教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教案,如出现由于对学生水平掌握不准出现教学设计过高、过低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教案可适当更改,但不易更改过大。 三、说课设计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此项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已经作为评课的一项指标,有些地区也因此延伸出“说片”、“说课件”等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计算机学科在说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就这些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说课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评委或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属于教师教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的规律,提高备课的能力。教师说课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主要使用书面语言,并且主要是在于说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说课的实施对象是教师,所以每一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说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既要把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2、说课的组成说课就是要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有上机操作时应做适当的上机操作。3、说课的特点(1)、深刻性:说课时应将具体课题写成说课讲稿,通过语言媒介展示出来,更深地剖析了课题。(2)、研究性:说课是面向广大同行,由同行评,因此可以通过“评”取长补短,相互受益,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研活动,更注重于集体教研,是提高备课质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条最佳方法。(3)、演练性:说课是教师备好课,先经同行评研,然后再反馈加工、创新直至满意才给予学生上课,是在备课与上课之间重要的一环,实则是对象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备课的引申与发展,是对备课的检查补充。(4)、理论性: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出“怎样做”,而且更要说出“为什么做”的探究式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更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精神与要求,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和探讨说课的内涵和形式。4、说课的意义(1)、宏观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在说课的过程中,必须说出科学依据,要想说好课,必须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机制,使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与教学程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能促进课学教学三个体现,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体现教材的思路,教课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原则。(3)、是最有效的备课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说课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备课是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处理,便易忽略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时为什么这样处理,只有通过说课,才能被发现。通过说课可以锻炼教师执行贯彻教学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对教学内容分析上,要说明教学目的的制定依据,重点,难点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师对大纲理解,同进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展现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同时将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能力,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练,哪能此内容读,怎能样突破难点,用什么手段训练重点,怎能样引导、启发、怎样培养思维品质,都通过说课来完成。(二)、怎样说课说课一般要求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交待课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单元及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的影响;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理论设计依据。说教法:为实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及其依据。说学法:让学生如何学,教给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说教学地点的选取(教室/机房),选用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应说明教学对象及课型特点(理论课、实践课、综合练习课)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部分总的要求是知识正确,线路清晰,相应的操作准确。首先说明教学线路,对每个环节要讲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时强调设计意图。对软件演示和作品点拨等使用软件的场合一定要配以相应的软件操作。要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过渡语、小结语及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自然、巧妙,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要讲透、难点要突破,要注有检验环节的设计。以上我们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课设计三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这些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与基本,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四、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学基本功外,作为教师应注重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几个突出问题。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写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同时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做到“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所谓有题是指课堂教学应提出主题,如课程整合、美丽的家乡、保护环境、爱好和平等主题;所谓有线是指教学线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注重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果是指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应用创新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延伸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当的教法,营造教学情景,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能动地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应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确定,要明确、恰当,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立要依据课型和学生实际确立,要求恰当、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突出重点就要讲透---练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难点要讲究采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课按教材要求为新授课,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上。教学结构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结构设计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两个角度,要做到层次分明、各种教学活动搭配合理、组织紧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知识进行“提升、淡化”处理,切忌“平铺直叙”。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渗透、能力培养、创新、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导语、过渡语、小结、板书设计、习题常被看作“小环节“的地方不要轻视,切忌“随意性”,要认真考虑对待。教师要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出发进行设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软件资源、多媒体同步教学系统等)在学科方面应注重突出信息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课型上要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设计,如习题课应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目的性、阶梯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选取相应的教法,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并由此出发,兼顾新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总之,评价一堂课关键在于“教”和“学”两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