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的中国状况

2024-05-18 12:01

1. 第三部门的中国状况

2011年2月26日,首部有关中国第三部门的报告《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部门受到政府、企业和海外力量等方面影响,缺乏自主性,属于“依附式发展”,并且依附关系长期存在。 同时,中国第三部门组织数量和种类与西方相比差距巨大。在数量上,法国每万人拥有110个民间组织,日本是97个,美国52个,而中国仅为2.1个。 在种类上,民政注册的社会服务型组织明显多于其他类型。截至2008年,科技与研究、教育、法律、卫生、文体、社会服务等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占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的86.2%。涉及宗教、生态环境、国际及涉外领域的组织仅占3%。2012年3月,两会期间,“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在中国至少有300万个无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这意味着,相比于已登记注册的45万个“合法组织”,近九成民间组织处于“非法状态”。中国第三部门中主要包含四类组织:1、基金会;2、民办非企业单位;3、社团;4、草根NGO(工商注册或者未注册)。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已注册的社会组织49.9万个,其中包括:社会团体27.1万、民办非企业单位22.5万个、基金会3029个。近几年来,基金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很快,也成为社会捐赠收入的主要接收方。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更为迅速,必将成为中国第三部门的中坚力量。

第三部门的中国状况

2. 第三部门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这是在现代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高度发展成熟后,这两个部门的失灵充分表现出来以后才产生的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后现代”现象。它的产生与发达国家两种通行模式的危机密不可分,也就是所谓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引发的市场体制危机,和七十年代后所谓凯恩斯主义及福利国家的危机,这两种危机促使人们去探索一种新机制。在国家-政治领域就出现了“既不是自由市场,又不是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取向,而在社会生活领域,第三部门便应运而生。

3. 制约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发展的特殊原因主要有哪些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与企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组织。近年来,第三部门组织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自治性、资源和能力严重不足、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政府应积极进行职能转变,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第三部门组织也应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倾向化严重  国家明确提出“政社分开”原则,并作出领导干部不再兼社会团体职务的规定,这无疑是淡化我国第三部门官办色彩,克服行政化倾向,朝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筹资金”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在现实中一部分第三部门是由于本身从政府的职能转变过来的,或者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它们无论在观念上,组织上,职能上、活动方式、管理体制上等各个方面,都过分依赖于政府,其实仍旧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在发挥作用,成为政府的“隐政府”。

    2.所需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  首先,在资金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第三部门组织大多处于一种从政府领域向公众领域的过渡时期,政府部门迫于财政压力千方百计压缩财政预算,政府部门希望让社团脱离政府系列,这样能够大大的降低政府部门的经费负担。这样,第三部门能从政府获得的经费支持就少,而另一方面,也难以从会员和公众那里募集资金。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第三部门组织严重缺乏资金,以至于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次,在人力资源方面,缺乏人才。总体来看,中国第三部门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较少,志愿者更少,组织的规模不多不大。其中,绝大多数受到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第三部门组织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有许多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很多自下而上的第三部门组织则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再次,我国的第三部门发展极为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第三部门组织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领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异。

    3.第三部门自身能力不足   一般说来,我国的第三部门组织规模较小,资金筹措能力较低,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再加上很多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缺乏管理已有资源的能力和发展的潜能,既不能具备合理制定工作方案的能力,也不具备实施工作方案的能力。据调查,我国第三部门的组织人员的文化程度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以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为主,而低学历(初中以下)和高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的职员比例较低,这说明第三部门组织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于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缺乏新的观念和知识,尤其是对国外第三部门的最新发展,其他第三部门组织的成功经验,项目管理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不仅仅是靠学历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

    4.有些部门组织存在营利化倾向  第三部门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本来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由于“自养”的问题,使得筹措经费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而筹措经费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括从事一些经营活动,而任何经营活动都要营利,因而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界限就往往容易混淆,特别是对于一些组织,政府还给予某些特许政策,允许进行一定的营利活动,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制约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发展的特殊原因主要有哪些

4. 第三部门的现状

第三部门受到政府、企业和海外力量等方面影响,缺乏自主性,属于“依附式发展”,并且依附关系长期存在。 中国的第三部门整体弱小,缺乏自主性,命运掌握在政府、企业、海外力量等手中,尚不具备主宰自己未来的能力,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失调,将长期处于“依附”地位而发展。受到政策和资源的限制及外部力量各有所需是造成第三部门“依附”的原因。政府是唯一可用国家强制力来控制第三部门的力量的部门,国家拥有对第三部门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而企业凭借丰厚的资源对第三部门的影响力甚至更大,第三部门很难抵挡企业的大笔资金诱惑。这被康晓光称为基金会普遍存在的“傍大款”现象。“越来越多的第三部门为政府、企业跑龙套,丧失了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