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如何篡汉的?

2024-05-18 22:26

1. 王莽是如何篡汉的?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后世把他作为篡权乱政的大奸巨恶,和曹操相提并论,称为“莽操”。
和曹操篡汉有所不同,终其一生,王莽都没有对汉室动用一兵一卒,只是在“软实力”上下功夫,说白了,就是开足马力,大造舆论。正是这个舆论,最终把王莽送上皇帝宝座,可见古人是很明白“笔杆子”的重要性的。
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盛行,认为上天有意志,有感情,有愿望。皇帝是上天的儿子,如果天子无道失德,上天会通过地震、日食等种种灾异来表示不满;如果统治的好,政通人和,上天满意,上天就会通过生灵芝,降甘露等种种祥瑞,来表达老天爷的高兴。
这种把戏,历代统治者都使用过,使用的最多、最熟练、功效最大的,当属王莽。在公元元年,王莽已经由外戚而官做到大司马,他暗示一些人贡献了白雉,王莽将此事报告给太后,就把白雉敬献到死去的皇帝的庙中。一帮王莽的心腹大臣就上奏说,白雉是一种祥瑞,上天寓意王莽应该加官晋爵。
因为王莽有这爱好,下面立即就有马屁精们张罗此事,第二年,有的地方就献犀牛;有的地方说看见了黄龙;有的地方报告说当地甘露降,灵芝生,朱草嘉禾等祥瑞同时并至。到了公元4年,又有人报告说,由于皇帝、太后圣明,王莽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凤凰来仪,神爵降集,有的地方禾苗长了一丈多长,有的“一粟三米”,有的地方不下种子而长出了庄稼,有的地方没有蚕子却生成了茧子,甘露从天而降,醴泉自地而生,差点就说亩产十几万斤,放卫星上天了。王莽听了极为受用。
就这样,祥瑞出现一次,王莽就升官一次,最后当了假皇帝,年号居摄,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就在这个时候,梓潼文人哀章,作了个铜匮。匮里的两个书检上,分别署着“天帝行玺金匮图”、“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意思是上天的天意要刘邦把天下传给王莽。这个恶搞家还胡乱编了王莽11个大臣的名单,比如王兴,王盛什么的。他乘着夜色,神秘地交给王莽的官员。
王莽得到这些东西当然是大喜过望,在皇宫前举行了隆重的拜受金匮神禅的仪式,当上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官爵,而分封百官遵照的就是这个金匮符命。他按照符命所说的名单,找到了与名单上名字一样的11个人,封官加爵。一个叫做王兴的看守城门的小官吏被有关部门按图索骥找去当上了卫将军,封为奉新公;另一个正在卖大饼的名叫王盛的人,稀里糊涂被找去封了公,莫名其妙官袍加身。
毕竟,单靠祥瑞,还显得有些单薄、零碎,不成体系,不成规模。等到王莽准备篡汉自立之时,便需要一种更全面、更系统、更有理论深度的舆论。大司徒陈崇,上了一封洋洋千言的奏章,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奏章采用排比的形式,将王莽的功德归纳为十二个方面,如“贫而乐、富而好礼”,“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深执谦退、推诚让位”,“去奸除恶、功追周公”等等。文章广征博引,用尽一切美丽辞藻来吹捧王莽的功德,说他“折节行仁,克己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清净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旧故,笃于师友”,简直成了封建道德所提倡的一切美德懿行的典型和化身。奏文还一一历数王莽“建定社稷”的丰功伟绩,慨叹自己能亲临其时是不虚此生。认为王莽堪称是空前绝后的圣人,任何封赏都不足以当其功德于万一,要求元后效仿成王封周公的故事来对王莽加封行赏:“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赐之品,亦皆如之。诸子之封,皆如六子”。总之,“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始终,一以贯之,可谓古今第一完人。”
如果单从文章角度来看,陈崇的这份奏章的确是一篇好文章。开头十二段,每一段列举王莽功德的一个方面,又都以“公之谓也”作结语,写得条贯分明,气势磅礴,读来有如长江入海,一泻千里;又如万马奔腾,雷霆万钧;但又不限于罗列事实,而以古人事迹作类比,以圣贤之言为依据,最后的结论自然水到渠成,极具逻辑说服力和心理感染力,比之只会说“这个唯一,那个唯一”的,有天地之差,云壤之别,实为万世马屁文章之楷模,中国有志于写马屁文章者不可不学也。
只可惜,这个“古今第一完人”的王莽,最后却被一个“引车卖浆者流”的杜吴一刀杀死,许多人割下他身上的肉,一口一口吃了下去。他所建立的“新”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十五年,而且历史上没有一个史家愿意为这个短命王朝撰写专门的国史。新莽王朝的历史是以《王莽传》的形式而列在《汉书》的末尾。
这,倒确是中国的唯一。
斋主评曰,陈崇者流,本为儒生,当知礼仪,明廉耻,正人伦,扶社稷,然为一己之私,不惜曲阿俯身,认贼作父,蝇营狗苟,鸡鸣狗盗,虽赚的一官半职,却落得千载骂名。我辈读书之人,岂可不察、不慎乎?

王莽是如何篡汉的?

2. 王莽是怎样篡汉的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3. 王莽为何能篡汉?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父亲早死,没有被封侯,王政君便把他接进宫抚养起来。他的大伯父王凤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成帝,从此踏上仕途。王莽矫情伪饰,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取得了大司马的高位。汉哀帝时,由于外戚王氏被排挤,王莽回家闲居。汉哀帝死,王莽回京,借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九岁的汉平帝;太后临朝称制,政归王莽。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第二年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元始五年(5年),受“九锡”,不久汉平帝死,他另立一个两岁的孩子为帝,是为孺子婴,自己则摄行皇帝事,称“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逼孺子婴禅让,登上帝位,定国号为“新”。

王莽为何能篡汉?

4. 王莽是如何篡汉的?

首先,王莽作为西汉末年外戚家族中的一员,在西汉王朝的朝廷机构中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在他为官期间,他为人善于有人交朋友,所以在朝堂上有着一帮朋友,组成了一个不小的帮派。再加上王莽此人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上,上把握住自己与事情的转机,所以受到很多朝堂之上的同僚的赞赏,在外人眼中王莽就是一个谦谦君子,是一个正直的官员,王莽这时通过这一方法逐渐在西汉王朝扩大势力,成为了一个权臣。


其次,在西汉王朝末期,统治西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西汉汉哀帝荒淫无度,尤为喜好男风,整地整个西汉王朝一片混乱,朝堂之上对这位皇帝颇有言辞,百姓也是人心惶惶,这是在朝堂之上有着很大权力的王莽,便利用汉哀帝的昏庸,在朝堂上掀起祸端,在他的党羽的帮助之下,推翻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属于他的新朝。

5. 王莽篡汉了多少年?

王莽篡汉后,一共统治了15年。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背景
自汉武帝以后,朝政为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馀荫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独揽大权。王氏子弟大多骄奢淫逸,独王莽为人恭俭,雅好儒术,礼贤下士,故声誉日隆。汉平帝在位时,王莽推行惠政以笼络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后裔,捐私产以救济贫民,扩充京师太学,增加五经博士名额,於郡国县邑广置学校等。
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王莽利用”汉德已衰,新圣将兴“之说,假托符命以新圣人自居,取得国人之拥护。

王莽篡汉了多少年?

6. 为什么王莽能篡汉?

个人感觉:
一、他善于欺骗人心,获取皇帝和大臣信任,
二、他是外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西汉已经进入膏肓之年,弊病极多,
四、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比较简单。
下面的是历史记载,
公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时年三十八岁。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新野(河南属地),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杀偿命,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二年,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莽四十五岁,一夕之间,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来年太皇太后赐给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一年。四十八岁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四十九岁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此时莽五十一岁,值公元六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7. 王莽篡汉后被谁灭的

王莽篡汉后被刘秀灭的。
西汉建平元年,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天下大乱,随兄刘縯起兵于南阳,号称“舂陵军”,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军队。
更始帝继位后,命刘秀持节治理河北地区,授大司马,封为萧王。更始三年,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
刘秀对吏治的要求以严苛著称,史载当时“天子勤吏治,俗颇苛刻”,“光武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这也导致了一些高官以微罪或无罪而受严惩,例如:大司徒伏湛因为没有报告河南尹和司隶校尉在高庙争执而被罢官。
大司徒韩歆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被罢官,终至受责自杀,大司徒戴涉因所举荐的太仓令犯罪而死于狱中,大司空宋弘因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弹劾上党太守而被罢官,大司空朱浮因“卖弄国恩”而被罢官等等,这种过于严苛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王莽篡汉后被谁灭的

8. 为什么王莽能篡汉?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权臣之路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  王莽画像
  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于是以为王莽很贤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   绥和元年(前8年),大司马王根请求退休,推荐王莽将接替自己,于是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已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次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新都封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封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适逢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听说皇帝驾崩,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两人于是互相推举对方,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不久后,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其后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王莽于是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于是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他们免去官职。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事务。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元始一年(1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他,并不顾太后多次诏令,坚决推辞。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王莽为了继续获取民心,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代汉建新
  新朝大司空王邑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王莽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又不听劝谏。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然后借此机会诬陷罪名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