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

2024-05-18 22:18

1. 《道德经》的智慧

_____洞悉对立统一规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当我写下这个主题的时候,有些怯了,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老生常谈了,你觉得你能谈得好吗?
  
       没有在专家学者前卖弄的勇气,只用心说一说生活中的我,是如何通过学习《道德经》后,学会了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断成长的吧。
  
      以前的我在处理事情,看待问题,待人接物等方面,非常的“一刀切”,非常的主观,所有的人、事、物在我的眼里,心里是非好即坏、非善即恶的。所以,那时的我,生活的很累,也很痛苦。直到我遇见了老子,遇见了《道德经》。我学会了辩证地看问题,不再那么执着。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他告诉人们,经常保持无欲和客观,我们就能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奥妙本质。如果经常心怀欲望,陷入主观,我们就只能看见天地万物的表面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是如此。就这样开篇,老子就辩证地告诉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紧接着,第二章,老子直接论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里老子声声相续,教导人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与之相对应,要学会全面地认识事物,看待问题。在以后的章节中,老子依然无时不刻不失时机地教导人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强与弱,柔与刚有和无等等。
  
      当我深深地懂得这些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行为。告诉自己,认识问题,看待问题切忌不要太执着,太自我,要学会以置身事外的广阔视角看,这样,就避免“钻死角尖”。慢慢地,先是看见并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刚强武断的作风,告诉自己,说话做事时尽量柔和一些。然后决心改善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那些自以为是的非常主观的态度。告诉自己多包容多接纳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不断砥砺前行,跟自己“死磕”。一路走来,到现在,慢慢地改掉了许多性格上的缺点。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渐渐融洽了,家里开始笑声不断了。工作中,和同事的关系也是更加和谐,工作顺畅了。这一路不断成长和纠正自己,已七八年有余,这条路漫漫,但圣贤的教诲和叮咛始终在耳畔,不敢懈怠……
  
           辩证地看待问题,便不再纠结,同时更有智慧,生活更加从容淡然!走进《道德经》中来把,借力使力,站在圣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生命的世界会更辽阔。

《道德经》的智慧

2. 《道德经》的智慧

《道德经》: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树木和花草,整整齐齐,非常的规整,看起来很具有观赏性。
  
 但是,你会发现,这些树木和花草都不高,也不大。因为这些都是经过人为的修理、校正的结果,这符合了人的意愿。
  
 但是,这是植物本意吗?
  
 不是,植物的天性是野蛮生长。
  
 一棵树,它不会自己长的非常笔直,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弯曲的姿态,因为弯曲才能保证它的枝叶都能够得到大自然的雨露阳光。
  
 花草也一样如此,它们喜欢“肆意”地生长,不会局限于小小的花盆,而是向四周无限地蔓延。
  
 这种无拘束的生长状态好吗?
  
 看起来符合其本性,肆意生长和蔓延,但是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了其“价值”。
  
 这就像当今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孩子的天性也是“野蛮生长”,但是,社会、家庭会把孩子的思想、行为上不“美观”的枝叶剪掉,把他们修理成规整的样子,一个个都整整齐齐的。
  
 很多人说,这个过程就是泯灭了孩子的天性。
  
 是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是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他们有自己的特性,但是最终都被修整成了符合人们期望的样子。
  
 这样好吗?
  
 也不尽然。
  
 纵使要发挥每个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孩子的特长,但是,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和分辨能力弱也是事实,很多家长会比较纵容孩子,给孩子最大的自主选择权,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他们随心所欲,面对诱惑不懂得分辨和拒绝,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点局限、某一个项的弊端而全盘否定这件事的全部,更不能因为这个角度的瑕疵,从而去肯定另一个角度。
  
 “曲则全,枉则直”,这是事物的规矩,并不是说曲就是对的,也没有说枉是对的,它只是表明了事物的发展趋势。
  
 “洼则盈”,我们很多人不喜欢处于低洼之处,不喜欢处于低位,都想高高在上,但是,有没有想过,你凭什么能达到高位?
  
 整天想着争、抢、算计,是无法实现,而甘心处于低处,就不会有人去跟你争,少了外界的烦恼,你也能保持内心平静,从而实心做事。这样你反而能产出更多的结果。
  
 “弊则新”,人们容易守着自己的成果不愿意改变,害怕一旦做出改变就会丧失自己的位置。柯达胶卷是首先发现了数码相机的契机,但是柯达怕这一改革会影响到自己庞大的胶卷主业,害怕撼动自己的商业基础,所以,他们选择无视。而这种选择的最终结果就是,柯达被时代所淘汰。
  
 人们都以为是时代淘汰了柯达,其实是柯达自己。他们忽视了“弊则新”的规律。
  
 只有自我革新才有生机。正如草木,只有凋零,才会长出新芽。
  
 “少则得,多则惑”,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总是想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结果就是,头脑中的信息不断地积累,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这也使自己陷入了纠结,而从未有真正的行动。
  
 有的人却是,当他们学到了一些东西,就会马上去实践,有人说,这样的人是莽撞的,因为他们没有去掌握更多的信息,根本就没有思考周全。
  
 但是,恰恰是这些学到一点东西就去实践的人,他们取得了好的成果,而那些试图掌握更多信息、思虑周全的人,他们只不过是空空而谈,没有任何结果。
  
 因为他们忘了一件事:结果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再好的点子没有行动也是空谈,而不好的点子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校正。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智慧,需要细细在实践中感悟。

3. 《道德经》中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构成和开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聪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着过去时期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的祖先,带着本人民族的颜色。等到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或者抱残守缺,固化为明日黄花。
  
  
         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足轻重的位置,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关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道家文化在产生和长期的开展、成熟的过程中,浸透到了认识形态的许多范畴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民族心理、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入的影响,发挥过严重的作用。如今,道家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它充沛表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用不多的字数,论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开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根本思想。 
  
 一、对立统一
  
          “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翻开《道德经》劈头就是这一句。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说:道是可遵照的笼统的运动规律,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笼统运动规律。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称号,是事物相貌的反映,但这种相貌不是原封不动的。而道的转义是道路,也能够引申为人生道路。人的终身都在属于本人的道路上行走,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而所谓“道”,就是一条人人都能够走得通的路。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春秋时期,儒家提倡仁爱、礼义和忠孝,认为只有仁爱、礼义和忠孝等美的才能改造社会,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老子采用逆向思维,他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忠义恰恰是社会风气坏的表现。是大道被破坏的表现。
  
 三、不争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唯有不争的处世态度,天下才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老子认为,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不争,才能保全自己,立足不败之地。
  
         所谓的不争,并非说不要努力,不争很大程度是”委曲求全“,委曲自己成全别人,确实如果在合适的场合需要如此。但老子并非是说要一味的委曲自己,或者说一味的放任自己,给自己找一个高大上的借口来麻痹自己的思想。
  
  
         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先采取委屈忍让的方式回避,促全自己的能力,静观其变,找到机会后再采取行动。实际上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以退为进,舍即是得,含蓄则是彰显,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取!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没要求才是最大的要求!
  
         是你的不必争,不是你的不用争。老子认为,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四、利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说:最高的善行好像流水的境地。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这与众人积极向上、追求开展的肉体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的位置与无为的“道”相仿。人要找一个优秀的环境寓居,要擅长去研讨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擅长讲求仁道,当政要擅长管理,做事要能充沛发挥你的才能,办大事要擅长选择好的机遇。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
  
  
         利他思维:指处理利益(物质与精神)关系时,不但想现在,还要想将来;不但想自己,还要想他人。
  
         利他思维具体内容:1、 考虑别人,别人才会考虑自己。2、 只有想到将来,才有可能忧患地面对现在。3、 本质利他才能正真利己。4、 帮助自己克服自私的人性弱点。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儒家说,仁者无敌。这与老子有相通之处。只有利他的人,才是无敌的。
  
  
         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
  
 五、战胜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在思考问题和做事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有些缺陷,不能够做到两全其美。因此,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弱小,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学习的空间,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战胜自己的弱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跳出自己既有的思维方式。
  
  
         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达;同样地,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作强者。
  
 
                                          
 
  
  
 六、守柔贵雌的智慧
  
  
         老子推崇柔弱的智慧。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柔弱的东西,更懂得变化。譬如一棵树,有生命的时候,都是有韧性的,风来了可以随风摇摆。而一棵枯死的树,就变得坚硬了,风来了就吹断了。
  
  
         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很能持久。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特性。
  
  
          “柔弱胜刚强”的例子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水,老子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也就是说,天下之物论柔弱莫过于水,而在攻克坚强的东西方面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水凭借流动的力量改变它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特性,水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七、要重视“无”的价值
  
  
         老子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当然这种无不是绝对的没有,在这里是说无形,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信用、道德等等,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他的价值。
  
       《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能够坦然释怀,该放下就放下。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或成就,然后才能谈舍得。一些人认为舍得就是消极的放弃,这显然是很大谬误。
  
         道德经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老子告诫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杯子等器具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人建造的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人们很容易看到眼见的实物,却忽略了“无”的价值。
  
  
 八、守正出奇,分坚并韧的思维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说,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过“无事”。
  
  
         正代表了原则性的东西,奇则代表了打破规则。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维,首先要尊重规则,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顺、有条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规则,懂得变通创新方式。
  
         只有给别人带来好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就是能否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好处,而不是制造痛苦和麻烦。先付出才有回报、会吃亏才会赢。个人获得回报的前提是要付出,回报是在别人接受和认可你的付出后获得的。
  
 
                                          
 
  
  
         守正出奇,“正”正路、正道,“奇”出人意料,“守正出奇”正道而行、守法经营。突破思维、出奇制胜。就是用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去想“正”的事情,用百分之三十的时间研究变通。既不墨守成规,又有创新,只有如此方可在商战中制胜。
  
         简言之就是一种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道德经》中的智慧

4. 《道德经》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智慧?


5. 《道德经》中的大智慧是什么

“无为而无不为”,不仅是道之大德、大用,同时也是支配天地万物之最根本规律,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则,是所谓“道理”。“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天地万物之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就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
“无为而无不为”,不仅是道之用、道之理,同时亦是“道术”,是侯王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侯王之“王”天下、治天下,亦当以道为法,“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扩展资料:
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道德经》中的大智慧是什么

6. ④道德经的智慧

1.不要有战争,减少争吵,不要做杠精,不侵犯别人
  
 ——争吵与战争一样,一旦开启,就像生了一场大病,没有时间,精力,心情去做事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像战争一样
  
 ——治身和治国是一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起的一样的)
  
 ——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2.善者果而已
  
 ——好的结局和成就也会变化,也是过去,要想新的成就,就需要重新努力(精益求精)
  
 ——变化的本质,包含所有好的,坏的
  
 感悟:昨天已经过去,不要再纠结,执念;
  
 一边努力一边放下,不断努力,不断放下
  
 每天,每时每刻都是新的时刻
  
 就像杨幂幂说的“过的跟我没关系,都过去了”
  
 ——就像自己做的事,自己写的文章,一篇接一篇,还有一线演员,一部接一部作品,除了作品,还有综艺,这样才能不老,不衰败
  
 
  
  
 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保持真实的状态,靠真实的本事,而不是过分的包装,过分的包装不能长久,最后都会暴露。越包装,越容易暴露。
  
 ——真正强大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错误
  
 ——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不要过度
  
 ——对不熟悉的人,主动展示优点,熟悉之后,能够真正接受你优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老子在这儿就用天地融合,产生甘露这种自然的状态。
  
 告诉我们人,如果一个人要想获得甘露,也就是美好的生活状态和事业成就,必须要阴阳融合在一起,偏阳偏音都不行,这在道家叫做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所以呢,太强势太刚强的人。
  
 不可以,但是呢,太温和,太文静,太柔弱的人也不可以。
  
 什么人才是最棒的,人最容易获得美好的生活状态和事业成就呢,那就是阴阳都有阴阳平衡和融合的人。
  
 具体来讲呢,就是这个人有他温和的,文质彬彬的,隐忍的一面。
  
 同时也具备强势的,强硬的、刚强的一面。
  
 
  
  
 
  
  
 5.不过分显摆自己的成就和展示自己的成就。
  
 ——刻意显摆,比如发朋友圈,都不符合道
  
 
  
  
 
  
  
 6.知人与自知
  
 ——知人
  
 了解别人,评论别人,就需要系统的,完整的了解,需要时间的相处,不能轻易下定论
  
 ——自知
  
 研究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思维方式
  
 ——知人和自知要同时进行
  
 
  
  
 7.要不知足,不断学习,努力,精益求精
  
 ——有的人福报小,有的人福报大,那究竟什么叫福报小河福报大呢?
  
 不满足于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于今天的幸福的生活,不断的向前奔,不断地向高处提升,努力的人就是福报相对比较大的人。
  
 很轻易的就对今天的现状很满足的人就是相对来说啊,福报小的人。
  
 一个人的福报跟一个人的心量是成正比的。
  
 包括了第一,你能包容什么人和什么事,第二,你能够有多高的目标和志向。
  
 心量越大的人,能包容的人和事儿越多,同时呢,自己的志向也就越高。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如果普天之下每个人都是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满足了,就躺在现有的成绩上睡大觉享受了。
  
 那人类怎么进步啊?
  
 人类怎么可能从落后的古代发展到今天呢?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么航天飞机不可能被发明出来。
  
 手机呢,更是连影都看不到。
  
 如果要是这种状态,那恐怕到今天人类还一直生活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
  
 为什么呢,知足吗?
  
 我能吃饱了,能吃到肉就可以啦,我何必再去想种地打粮食呢。
  
 那可不,人类就还永远生活在原始社会吗?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步,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不知足,总对现有的状态不满意,总对现有的成就不满意。
  
 
  
  
 ——精神世界很富有,有宏伟目标的
  
 有100%的力量和精神去工作学习。
  
 每天呢,都会精神饱满地去拼命去奋斗。
  
 它就给我们的感觉啊,好像他的精神状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还有激情啊。
  
 比那些成功的亿万富豪。
  
 还要足,一样还要充沛一样。这叫知足者富。
  
 知足者富,是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宏伟的人生规划,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即使我们现在可能什么都没有,但是如果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为此积极努力的工作,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很充实的人,很富有的人。

7. ⑦道德经的智慧

1.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应该减少对无用东西的浪费
  
 ——言过千言气自伤,不要说废话,低俗的玩笑,伤害别人的话,得罪别人的话或者发火骂出来的话,这些只会消耗元气
  
 ——对于我们有益处的东西,我就不去看他,免得浪费自己的精神。
  
 ——因为目为神之窍,神就是精神的神,如果你老瞪着两个眼睛到处看,就会伤神。因此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看了以后让自己感觉很恶心,很害怕,或者对自己的成长经验的丰富啊,一丁点帮助都没有的东西,那我们就闭上眼睛不看。
  
 就像电视里面的广告一样,广告嘛,看它有什么用啊。
  
 这就是没有用的东西。
  
 ——中医还讲耳为精之窍。耳朵老是去听很多,没有用的东西消耗太多了,就伤了身体的精。
  
 比如特别强烈的噪音,像重金属的音乐,如果你戴着耳机,咣叽咣叽老听。
  
 轻则让耳朵失聪,会让听力下降,重则呢,可能头脑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而且让你的心情啊,性格变得非常的浮躁,脾气很暴躁。
  
 像类似这些东西呢,对于你的身心健康的建设没有任何好处,那么终此一生,我们这一辈子都尽量的少听或者干脆不听。
  
 
  
  
 ——中医说,人有三宝,叫精气神。(口,眼,耳)
  
 精气神要是充足,人的身体就健康,就容易啊,健康长寿,反之,受到损害了,人就容易生病甚至天折,因此,保护好精气神,不要让精气神随便的浪费。
  
 这就是养生的一个战略的目标啊。
  
 那保护好精气神,第一步就是要管住前面我说的三个窍。
  
 保养身心健康是这样,那么我们工作干事业或者处理家庭爱情也是如此。
  
 那些不利于事业和工作的事情和人,我们尽量少接触,少花心思。
  
 那些对我们,感情没有帮助的事情和话,我们尽量少说,最好一辈子都不说。
  
 心理学不是讲究吗?
  
 夫妻之间吵架很正常,但是啊,夫妻之间吵架。千万不要说伤害感情的话,什么“离婚”,“跟着你倒霉”啥的,这样的话尽量一辈子不要说。
  
 
  
  
 2.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如果我们经常习惯性的去说,去做,去看那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积极的思想,还有事业成功和家庭情感没有好处的事情。
  
 那怎么样呢?我们这一辈子,就会越来越走下坡路,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悲剧。
  
 人家的日子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呢?反过来了。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经常遇到很多朋友。他们呢,都说自己这段时间运气不好,想改改风水,或者求求神 ,求佛菩萨保佑。
  
  
 ——其实要我看,中国有句古话,神助自助者,道家也讲我命在我不在天。
  
 与其求神求佛菩萨保佑,与其花很多钱调风水,不如啊,首先第一步,从改变自己开始。
  
 你可以仔细的回忆一下前一段时间自己的思想。
  
 言谈举止行为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前一段时间你有没有过多的接触了消极的思想或者消极的行为,或者呢,你看了太多的消极的事情,消极的信息。
  
 如果前段时间你被这些东西包围着,那么好了,你现在这段时间遇到挫折了,感到痛苦了,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你前边很长一段时间你的状态都不符合道,你接触了太多与道相违背的事物,而且你自己呢,没有觉察出来,没有及时的纠正自己。那当然。你目前这段时间,就要承担前一段时间为被盗的后果,就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痛苦啊,挫折的事情。
  
 比如说一个人前段时间,特别过分的去工作了,没有注意休息,相反,他到标榜自己是工作狂,结果一年两年以后,工作室取得了成绩,但是身体搞垮了。
  
  
 ——再比如,有的年轻人呢,因为没有接触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比如像恋爱观。
  
 前段时间呢,一直抱折,很错误的寻找配偶的想法。
  
 比如像有的人说只要有钱就可以啦,有的人想只要长得好就可以了,甚至啊,我见过更有意思的,这个女孩子说,只要我的男朋友身高在一米九就可以啦,其他的条件我一概不考虑。
  
 如果有类似这种恋爱观感情观的人。
  
 今天婚姻不合适了,感觉到婚后生活不幸福了。
  
 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你前段时间的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你自己没有感觉到,甚至别人给你提建议,你还认为别人是错误的,你听不进去那当然个天这个阶段, 你就要承担前面这个后果。
  
  
 ——道德经的这一段是告诉我们,要想改变所谓的命运和自己今天的状况怎么样呢?
  
 先要改变你自己。
  
 至于像所谓的调整风水啊,求神求佛菩萨保佑啊,如果你有这方面信仰的话,那么他也放在第二步,第一步先要静下心来,很客观很冷静地仔细地回顾一下前段时间自己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
  
 把那些不合于道的东西,先找出来,然后自己尽可能地加以改正纠正。
  
 接下来第二步,你要是信仰风水,信仰各种宗教,那你可以去调整风水,或者去求你所信仰的偶像帮你的忙。
  
 这叫做神助自助者。
  
  
 ➽感悟: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正确的思维,保持内观

⑦道德经的智慧

8. 道德经中隐藏的三大智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