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对百姓的意义

2024-05-19 03:23

1. 医疗改革对百姓的意义

1,医改将使更多职工受益。据了解,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覆盖约1.4亿职工,一般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才能享受这种医疗待遇。而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宗旨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后,将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也由此增加到2.1亿。      医改将使职工的医疗保障更加规范和有效。每一位职工只要参保,都将得到有力的社会医疗保障。职工医疗保障不再因某一家企业效益的好坏而受到影响。      2,实行医改后,每一位职工都将获得一个个人帐户,帐户里的钱由职工自缴和单位缴纳两部分组成。门诊看小病由个人帐户支付。一旦得了大病,只要药费支出达到大病统筹的起付标准,就可以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予以支付。按1997年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测算,职工大病统筹支付标准是650元至3万元,在这个范围内的医药费大部分都将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超过3万元以上的,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3,医改还将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和服务水平,为广大职工看病就医带来种种便利。过去职工往往只能到一家定点(合同)医院看病。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职工可在社会保险部门推荐的数十家定点医院中选择3至5家作为自己的定点医院,一旦对某家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满意,一年后还可以更换。      4,医疗改革还将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和医疗设备使用费用等进行调整。目前,有关部门已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对其中的药品实行国家定价或指导价,大型医疗检查设备使用费用也会有所调整,以满足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职工反映比较突出的医药费过高问题也将得到改善。

医疗改革对百姓的意义

2. 医疗保障对民生的意义

日前,国家医保局晒出2021年全民医保账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逾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连续4次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将250种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1494.9亿元......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一张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网络基本形成,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让医疗保障网“密不透风”,应保尽保,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医疗保障网“密不透风”,保障网要织密。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逾13.6亿人,保障覆盖更广,保障效率更高。基本医疗保障,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应保尽保,从扩大医保覆盖面入手,织密医疗保障网。以重特大疾病保障为例,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抵抗疾病风险能力比较弱,需要有针对性地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协调性,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增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保障。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织密医疗保障网,就是要解决存在的障碍和短板。《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让医疗保障网“密不透风”,服务网要织密。提升跨省流动人口就医便捷度,让百姓身在异乡不愁医,是民生所盼、时代所需。目前,我国异地就业、居住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信息不互通、数据不互认,网上不能办、异地不能办,会直接影响结算效率,导致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最近,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网络已全面建成。推进医保服务迈进“码时代”,为群众提供“搬到家里的医保服务点”和“装在口袋里的医保服务厅”。医疗保障功能的实现,要聚焦群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主动自我革命,善作善成,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让医疗保障网“密不透风”,监管网要织密。没有医疗保障基金的安全,就没有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不断扎牢织密医保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2018年至2021年,全国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超过240万家次,处理近115万家次,累计追回医保基金583亿元。守护好群众“保命钱”,还必须持续在精细管理上发力,做到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切实打造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电子眼”和“顺风耳”,让数据“有迹可循、有据可查”。织密监管网,坚决斩断伸向医保基金的各类“黑手”,提升医保智能监管能力和监管效能,让医保基金有效使用惠及民生。      奋进新征程,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保障。

3. 材料一: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牵动了13亿国人目光的新医改《意见》,终于新鲜出炉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要求必须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举措。②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务院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入手,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来的利益。         略    

材料一: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牵动了13亿国人目光的新医改《意见》,终于新鲜出炉

4. (26分)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供给仍不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医疗公益性不足,急需发展公共医疗服务。(4分)(2)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息发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市场为方向的医疗改革,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要坚持医疗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就需要国家运用公共财政解决公民基本医疗问题。(3分)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 时推出医疗的公益性改革,有利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让人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分)③完美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分)(3)①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医疗改革源于人民就医需求,在医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手段不能解决医疗的公平问题,医疗公益性得到大家共识。新医改是否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3分)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对医疗改革认识深入,必将推动新医疗改革。(3分)(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一现状要求必须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举措。(2分)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调整社会关系,从而为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分)③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国家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入手,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分)         略    

5. 医疗改革对 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中国的医改,并非始于今日,相应的改革,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此前的改革,实际上是沿着经济改革的路径,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不仅公立学校和医院,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而且也小范围地开放民营事业进来,有了民营医院和学校。可是,两个改革最让人诟病的,恰恰就是这种市场引入。虽然,在我看来,前些年的医改和教改市场引入,存在很大的扭曲,本质上是形成了某种国家垄断性的医疗和教育产业,两个市场,都是扭曲的市场,现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弥漫的唯利是图的气氛,跟这种改革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还是不得不承认,即使这两个领域完全对民营开放,形成充分的市场,医院和学校也未必就会真的不那么唯利是图,至少,在当下的民营的医院和学校里,我们看到的,跟它们的公立兄弟一样,弥散着呛人的铜臭味。 
事实上,医疗和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经济领域,可以全部交由市场办理,也跟慈善事业不同,具有完全的公益性,一方面,它们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易对价特性,其服务,可以购买。一般来说,现代发达国家,出于社会保障的考虑,往往强调其公益性,将教育和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来由国家提供,但即便如此,一般也是提供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社会还是存在走市场的私立医院和学校。中国是个正在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不消说学北欧的高福利国家,就是像美国这样公认福利较差的国家,也学不来。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公益性的医疗和教育覆盖,如果强行实行之,就会跟改革前和当今印度的状况近似,形成一种有名无实的公费医疗和教育。因此,中国的医改和教改,保持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因素,是必须的。但是,市场必须加以制约,其制约因素如果仅仅是国家的福利,远远不够,有必要引起其它的因素。

医疗改革对 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6. 医疗体制改革终于要来了,对老百姓有哪些利好

4月8日央视报道称,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正式实施。此次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共有辖区内360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医疗机构取消原有15%的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首日运行平稳有序,当日药品阳光采购节约费用751.3万元,降幅达7.8%。
首都作为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打响了医药分开改革的第一枪,那么,关于这个改革,到底是要改什么呢?
主要有三方面(利好):
一是医药分开,可用“三取消一增设”概括。
即: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新设医事服务费目的是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推动分级诊疗。
二是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实施有升有降的调整。
这次调整了435项,有升有降,总体平衡。降的是CT、核磁等大型检查设备项目价格,升的是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目的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三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
纳入阳光采购的药品在政府搭建的网上平台采购,大多数常用药品价格动态联动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做到同品种同厂家的药品在保证质量不变的同时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此次改革中,市属医院在保证质量安全和用药连续性基础上实施阳光采购,76%的药品与之前没有变化,保证对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同时采购品种、价格、数量、变化等都在阳光下运行。供参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