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实施办法

2024-05-04 08:37

1. 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实施办法

5月10日,银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相较于2010年的版本,《办法》要求保险公司披露的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新《办法》于今年7月起正式实施。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实施办法

2. 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及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主体上看,它是以发行人为主线、由多方主体共同参加的制度。从各个主体在信息披露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和气息的地位看,他们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信息披露的重要主体,它们所发布的信息往往是有关证券市场大政方针,因而也是较为重要的信息,这类主体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它们在信息披露制度中既是信息披露的重要主体,也是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得以实施的招待机关,因此它们在披露制度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二类是信息披露的一般主体,即证券发行人,它们依法承担披露义务,所披露的主要是关于自己的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是证券市场信息的主要披露人。第三为是信息披露的特定主体,它们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一般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它们才履行披露义务。第四类主体是其他机构,如股票交易场所等自律组织、各类证券中介机构,它们是制定一些市场交易规则,有时也发布极为重要的信息,如交易制度的改革等,因此也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职责。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社保保险信息披露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一)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建设成果金保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依靠信息技术引领支撑,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手段,完善管理模式的过程,要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系统建设成果。一要提高认识。建设好金保工程,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信息系统对各类经济、政治、社会信息进行广泛采集、及时传递、综合分析、深度加工,形成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运行状态和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二要领导重视。领导高度重视是金保工程成功建设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资金投入巨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化管理部门、规划财务部门、业务经办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涉及观念、制度、管理及工作方式的变革。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加强研究。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库、社会保险数据库、社会保险精算模型等资源,形成预警分析报告,研究各类因素对社保基金的影响,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报告,为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二)确保金保工程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金保工程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一是规范信息指标。系统信息指标的标准化,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标准化的信息指标不仅是金保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强化项目管理。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由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熟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熟悉工程管理的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管理机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各建设阶段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三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规模优势,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对于中央和地方在金保工程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要切实管好用好。整合利用已有的软硬件、网络技术资源,防止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投资效益评审考核机制,努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切实做好信息系统一体化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信息化系统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人为本转变。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等全部功能转变。要根据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两大核心领域信息系统的有机衔接。利用完整统一的数据模型,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农保等业务数据,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库的整体规划,建立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相互关联is。要运用先进的技术乎段对数据加工处理,建立各类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筛选和再利用,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要着力构建面向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解决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问题。一要积极发行社会保障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社会保障卡发放已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要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进度,部署应用终端,完善用卡环境,在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基础上推进农村参保居民发卡工作。二要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三要以服务向下延伸为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规范和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将尽可能多的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职工群众提供就近服务。(五)形成支持跨地区协作的业务支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跨地区业务办理愈发迫切,既需要地区间的密切协作,又需要政策、经办、技术、标准等因素的有效联动。要在继续为既有本地化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持的前提下,根据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更加注重为新开展的跨地区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要建设统一的跨地区信息交换与结算平台,将社保关系转移、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集中查询服务、异地就业信息服务等跨地区业务纳入统一的支撑平台。全面加强与人口、统计、民政、银行、电信运营商、医疗服务机构等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动,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六)加强业务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金保工程建设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多项业务,需要上下连通,部门联动。要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业务部门要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了解信息化为业务发展提供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予以充分运用,推动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信息技术部要深入钻研业务,了解业务的发展趋势,帮助业务部门利用好信息化成果,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起到满足业务需求、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对金保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建设一支有高度责任感、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担当起金保工程建设、维护和服务的重任。(七)建立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基金监管成功的经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应有完善的体系和完整的具体的披露要求。基金财务报告是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基金管理机构应及时将基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利润及其他重大事项向公众披露,监管机构着重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社保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等信息,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全社会的参保意识,让公众享有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认真落实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工作。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社保保险信息披露制度

4. 严格落实社会保险信息披露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一)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建设成果金保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依靠信息技术引领支撑,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手段,完善管理模式的过程,要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系统建设成果。一要提高认识。建设好金保工程,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信息系统对各类经济、政治、社会信息进行广泛采集、及时传递、综合分析、深度加工,形成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运行状态和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二要领导重视。领导高度重视是金保工程成功建设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资金投入巨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化管理部门、规划财务部门、业务经办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涉及观念、制度、管理及工作方式的变革。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加强研究。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库、社会保险数据库、社会保险精算模型等资源,形成预警分析报告,研究各类因素对社保基金的影响,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报告,为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二)确保金保工程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金保工程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一是规范信息指标。系统信息指标的标准化,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标准化的信息指标不仅是金保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强化项目管理。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由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熟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熟悉工程管理的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管理机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各建设阶段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三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规模优势,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对于中央和地方在金保工程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要切实管好用好。整合利用已有的软硬件、网络技术资源,防止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投资效益评审考核机制,努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切实做好信息系统一体化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信息化系统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人为本转变。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等全部功能转变。要根据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两大核心领域信息系统的有机衔接。利用完整统一的数据模型,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农保等业务数据,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库的整体规划,建立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相互关联is。要运用先进的技术乎段对数据加工处理,建立各类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筛选和再利用,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要着力构建面向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解决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问题。一要积极发行社会保障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社会保障卡发放已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要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进度,部署应用终端,完善用卡环境,在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基础上推进农村参保居民发卡工作。二要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三要以服务向下延伸为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规范和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将尽可能多的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职工群众提供就近服务。(五)形成支持跨地区协作的业务支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跨地区业务办理愈发迫切,既需要地区间的密切协作,又需要政策、经办、技术、标准等因素的有效联动。要在继续为既有本地化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持的前提下,根据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更加注重为新开展的跨地区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要建设统一的跨地区信息交换与结算平台,将社保关系转移、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集中查询服务、异地就业信息服务等跨地区业务纳入统一的支撑平台。全面加强与人口、统计、民政、银行、电信运营商、医疗服务机构等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动,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六)加强业务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金保工程建设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多项业务,需要上下连通,部门联动。要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业务部门要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了解信息化为业务发展提供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予以充分运用,推动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信息技术部要深入钻研业务,了解业务的发展趋势,帮助业务部门利用好信息化成果,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起到满足业务需求、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对金保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建设一支有高度责任感、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担当起金保工程建设、维护和服务的重任。(七)建立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基金监管成功的经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应有完善的体系和完整的具体的披露要求。基金财务报告是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基金管理机构应及时将基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利润及其他重大事项向公众披露,监管机构着重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社保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等信息,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全社会的参保意识,让公众享有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认真落实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工作。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社保信息公开及披露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一)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建设成果金保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依靠信息技术引领支撑,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手段,完善管理模式的过程,要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系统建设成果。一要提高认识。建设好金保工程,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信息系统对各类经济、政治、社会信息进行广泛采集、及时传递、综合分析、深度加工,形成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运行状态和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二要领导重视。领导高度重视是金保工程成功建设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资金投入巨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化管理部门、规划财务部门、业务经办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涉及观念、制度、管理及工作方式的变革。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加强研究。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库、社会保险数据库、社会保险精算模型等资源,形成预警分析报告,研究各类因素对社保基金的影响,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报告,为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二)确保金保工程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金保工程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一是规范信息指标。系统信息指标的标准化,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标准化的信息指标不仅是金保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强化项目管理。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由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熟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熟悉工程管理的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管理机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各建设阶段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三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规模优势,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对于中央和地方在金保工程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要切实管好用好。整合利用已有的软硬件、网络技术资源,防止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投资效益评审考核机制,努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切实做好信息系统一体化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信息化系统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人为本转变。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等全部功能转变。要根据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两大核心领域信息系统的有机衔接。利用完整统一的数据模型,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农保等业务数据,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库的整体规划,建立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相互关联is。要运用先进的技术乎段对数据加工处理,建立各类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筛选和再利用,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要着力构建面向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解决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问题。一要积极发行社会保障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社会保障卡发放已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要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进度,部署应用终端,完善用卡环境,在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基础上推进农村参保居民发卡工作。二要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三要以服务向下延伸为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规范和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将尽可能多的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职工群众提供就近服务。(五)形成支持跨地区协作的业务支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跨地区业务办理愈发迫切,既需要地区间的密切协作,又需要政策、经办、技术、标准等因素的有效联动。要在继续为既有本地化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持的前提下,根据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更加注重为新开展的跨地区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要建设统一的跨地区信息交换与结算平台,将社保关系转移、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集中查询服务、异地就业信息服务等跨地区业务纳入统一的支撑平台。全面加强与人口、统计、民政、银行、电信运营商、医疗服务机构等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动,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六)加强业务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金保工程建设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多项业务,需要上下连通,部门联动。要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业务部门要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了解信息化为业务发展提供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予以充分运用,推动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信息技术部要深入钻研业务,了解业务的发展趋势,帮助业务部门利用好信息化成果,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起到满足业务需求、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对金保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建设一支有高度责任感、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担当起金保工程建设、维护和服务的重任。(七)建立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基金监管成功的经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应有完善的体系和完整的具体的披露要求。基金财务报告是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基金管理机构应及时将基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利润及其他重大事项向公众披露,监管机构着重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社保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等信息,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全社会的参保意识,让公众享有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认真落实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工作。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社保信息公开及披露制度

6. 社保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一)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建设成果金保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依靠信息技术引领支撑,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手段,完善管理模式的过程,要高度重视并科学利用系统建设成果。一要提高认识。建设好金保工程,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信息系统对各类经济、政治、社会信息进行广泛采集、及时传递、综合分析、深度加工,形成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运行状态和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二要领导重视。领导高度重视是金保工程成功建设的关键。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资金投入巨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化管理部门、规划财务部门、业务经办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涉及观念、制度、管理及工作方式的变革。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加强研究。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库、社会保险数据库、社会保险精算模型等资源,形成预警分析报告,研究各类因素对社保基金的影响,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精算报告,为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二)确保金保工程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金保工程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一是规范信息指标。系统信息指标的标准化,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标准化的信息指标不仅是金保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强化项目管理。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由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熟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熟悉工程管理的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管理机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各建设阶段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三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规模优势,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对于中央和地方在金保工程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要切实管好用好。整合利用已有的软硬件、网络技术资源,防止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投资效益评审考核机制,努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切实做好信息系统一体化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信息化系统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人为本转变。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等全部功能转变。要根据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两大核心领域信息系统的有机衔接。利用完整统一的数据模型,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农保等业务数据,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库的整体规划,建立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相互关联is。要运用先进的技术乎段对数据加工处理,建立各类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筛选和再利用,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要着力构建面向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解决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问题。一要积极发行社会保障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社会保障卡发放已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要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进度,部署应用终端,完善用卡环境,在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基础上推进农村参保居民发卡工作。二要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三要以服务向下延伸为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规范和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将尽可能多的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职工群众提供就近服务。(五)形成支持跨地区协作的业务支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跨地区业务办理愈发迫切,既需要地区间的密切协作,又需要政策、经办、技术、标准等因素的有效联动。要在继续为既有本地化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持的前提下,根据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更加注重为新开展的跨地区业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要建设统一的跨地区信息交换与结算平台,将社保关系转移、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集中查询服务、异地就业信息服务等跨地区业务纳入统一的支撑平台。全面加强与人口、统计、民政、银行、电信运营商、医疗服务机构等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动,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六)加强业务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金保工程建设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多项业务,需要上下连通,部门联动。要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业务部门要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了解信息化为业务发展提供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予以充分运用,推动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信息技术部要深入钻研业务,了解业务的发展趋势,帮助业务部门利用好信息化成果,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起到满足业务需求、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对金保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建设一支有高度责任感、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担当起金保工程建设、维护和服务的重任。(七)建立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基金监管成功的经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应有完善的体系和完整的具体的披露要求。基金财务报告是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基金管理机构应及时将基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利润及其他重大事项向公众披露,监管机构着重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社保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等信息,提高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全社会的参保意识,让公众享有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认真落实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定期披露和日常披露工作。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关于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 劳社部发【2007】19号

建立科学、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公司财产安全与完整;控制有关数据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要实现以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光靠公司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内控目标的实现涉及单位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空间、时效和职工管理意识浓淡等问题,因此在建立公司内控制度时,要具有前瞻性,要统观时间与空间全局,通过在公司内部营造有利的控制环境,有效的会计系统和各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辅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组织架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并将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种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中,如固定资产的投资、采购、报废处理制度:物质进出保管使用管理制度:产品的保管与出库管理制度:现金收支与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等,因为这些控制制度,都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密切相关。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报露的真实和完整性,而且它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无论做何种事情,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包括所有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体现的方式都与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和业务水准密切相关。要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在对广大财会人员的要求方面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在广大财会人员中建立起一种普遍的职业道德观念,一种为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观念,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在记录反映经济业务时,不受长官意志的约束任意改变应有的规则,按照朱基总理对广大财会人员提出的“不做假帐"的要求行事,并以此作为自已的职业道德要求约束;第二,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对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实务操作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广大财会人员面临着“企业改制与会计改革"的双重任务,多年来,我国依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宏观体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二00一年的一月二十八日,财政部又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三项新准则和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五项准则。从专业角度观察,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与企业改制相辅相成,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是关系到公司财务、会计、审计、评估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诸如:兼并与收购、公司重整、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剥离(分离社会职能)、会计主体变更、权益归属(或转移)界定(如住房公积金、公益金等)、资本缺位、虚资产、负资产、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处理、会计报表调整事项等等,一言以蔽之,在新旧转换和会计改革中,广大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广大财会人员自我要加强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准确应用规则,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科学、可比、客观和真实。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于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二00一年一月一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这是我国会计界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加之各个单项《<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了会计核算标准,为更好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衔接迈出了实质性的大步,同时这也是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以往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它实现了会计标准实质上的转换,所反映的会计要素具有可靠性,它强调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和资产的夯实,如规定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对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虚拟财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更加真实。它也在强调规范、便于操作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如《企业会计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了交易或事项的描述以及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内容,对于实务工作中新出现以及分行业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经济业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与金额、融资租赁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解决了以往有些经济事项无章可循的问题。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具体事项或交易必须运用的原则,尤其在确认收入时,改变了以往的仅凭所有权或现金形式上的交付就确认为收入,而是按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等实质性条件是否转移来确认,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意欲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运作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现状进行整治。尽管在目前环境下笔者对独立董事特权行使的有效程度存在少许疑虑,但在上市公司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目标、出发点和方向是无容置疑的。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让独立董事有效履行法定的特权诸如上市公司的重大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可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可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对有关事项可发表独立审计意见等。能在某种程度上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监督和规范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行为,让广大投资者更能多一些的享有对公司各项行为的知情权,与此同时,明确独立董事所担当的职能责任。从而更进一步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在质量上多一份保证。全面树立“求实治虚——全面稳健"的企业经营理财理念在会计核算上注重讲求稳健性原则和脚踏实地地在经常性收益上下功夫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后劲,这类企业也往往是能够让投资者放心的长期投资选择。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应该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企业“内部"挖掘价值源泉;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培养有竞争力的员工和技术产品,开辟广阔的业务领域和营销渠道,树立个性化的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价值,保持公司的长期盈利性。从主观上彻底摒弃那种一心想通过华而不实的类似“泡沫重组"方式以取得非经常性收益的短期粉饰利润行为,彻底走出近年来有些上市公司出现的“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绩差,第四五年亏损,第六年ST,第七年PT"的宿命怪圈。上市公司必须要树立由注重股票市场价格转向最大限度追求企业经营性业绩的理念上来,上市公司必须不断积累经营性利润,集中精力在转变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去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重品质、重实力、重服务,树品牌形象,逐步提高经营水平和吸收新的经营理念,以长期战略投资替代以粉饰利润为目的的短期“帐面投资"。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导和欺骗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哪些因会计专业性强而对会计知识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的中小投资者,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加趋于客观真实,使之真正能成为广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的客观评判标准。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审计和审计约束责任要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不仅要搞好公司内部的整治和规范,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公司外部的治理结构,目前,公司外部的审计监督主要是靠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看,类似“琼民源"“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部就目前而言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治理是否全部有效确实令广大公众投资者难以信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中介机构业务的限制和利益的趋使,中介机构自身的责任感不强和对项目责任人的要求不力,一言以蔽之,即在中介机构的规范操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危机,与此同时,外部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出现问题后处罚的力度不足以在普遍程度上对中介机构形成足够的制约等等因素。要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质量,首先中介机构自身要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已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其次作为中介机构的行为主管约束部门(如财政部门、证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努力创造条件去能够真正起到其应有的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职能作用;第三,如果一旦中介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能时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的,作为管理约束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外部监督机构的审计监督和加强外部中介监督机构的法律责任约束,以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关于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 劳社部发【2007】19号

8. 医疗保险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中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198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将社会保险和储蓄保险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横向”社会共济保障和“纵向”个人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发挥社会统筹共济性的长处,也有利于发挥个人帐户具有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的优点,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容易为广大职工接受。这种医疗保险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地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所有企业、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承担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责任。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分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统筹基金设有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为保障参保职工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对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药店进行资格认定并允许参保职工进行选择。为配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国家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和药品生产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国家为公务员建立了医疗补助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国家还将逐步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市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629万人左右。此外,公费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还覆盖了一亿多的城镇人口,中国政府正在将这些人口逐步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从人社部获悉,《关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指导意见》已于近日公布,明确要求全国所有统筹地区于2015年年底前,全面取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的“两定”资格审查,同步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药机构的协议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基金使用效率。《意见》对取消社保行政部门实施的“两定”资格审查后,如何完善协议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依法设立的各类医药机构,无论其级别、类别和所有制性质,均可对照条件自愿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社保行政部门不再进行前置审批。与此同时,经办机构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探索通过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评估,选择服务质量好、价格合理、管理规范的医药机构谈判签订服务协议。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第二十六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第二十八条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第二十九条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第三十条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四)在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第三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第三十二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一)个人帐户建立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一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以本人身份证号码作为终身医疗保险号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资金归个人所有,定向用于医疗消费,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不得提取现金。职工死亡时,个人帐户予以注销,余额按规定继承。(二)个人帐户卡的发放用人单位应当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为职工申办个人医疗帐户结算卡。新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自参保之日起30日内,由用人单位向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接到用人单位为职工建户申请后,应当认真审核有关资料,15日内为职工建立个人帐户,并制发个人帐户结算卡。及时将资金注入职工个人医疗帐户,并按有关规定计息。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可暂不发卡。参保人员可持个人医疗帐户卡在本统筹地区任何一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个人医疗帐户资金不足时,用现金支付。(三)个人帐户的转移、继承参保人员调离本地,个人医疗帐户资金随同转移,无法转移的可将个人帐户结存额退还本人,同时注销个人帐户。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帐户余额可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四)个人帐户卡的挂失、补发参保人员应当妥善保存个人帐户卡,发生损坏,需更换新卡的,成本费由个人承担。个人帐户卡丢失的,应及时持有关证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指定的单位挂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立即封存该帐户。30日内查找不到的,应自费办理新卡。挂失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个人帐户部分由职工个人现金支付。在办理挂失手续之前,个人帐户卡被冒用的,损失由参保人自负。参保人凭卡就医购药和结算医疗费用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服务人员应认真核验,发现伪造或冒用挂失卡的应立即扣留,并通知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不得拒收卡资金,不得为持卡人员兑换现金。2010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接接续暂行办法》,这一《办法》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也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不会中断。(一)申报受理医保机构征缴部门受理参保单位填报的《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变更申报表》,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1.工资发放明细表;2.《参加医疗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3.医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二)缴费核定1.医保机构征缴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缴费申报核定表格及有关资料。审核通过后,办理参保人员核定或增减手续。2.医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缴费申报和核定情况,为新增参保人员及时记录参保时间、当期缴费工资等信息。医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参保单位申报情况核定当期缴费基数。3.医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核定的参保单位当期缴费基数、缴费费率计算应缴数额,并打印出《医疗保险缴费通知单》反馈申报单位,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征收。(三)费用征收1.医保机构通过“收入户存款”开户银行收费,也可采取支票、现金、电汇、本票等方式收费,并开具专用收款凭证。医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每月与银行对账结算,并将到账情况反馈给征缴部门。2.医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财务管理部门反馈的医疗保险费缴纳情况,向申报后未足额或未及时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参保单位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单》。逾期不执行的,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限期改正。3.每月25日前,参保单位延迟缴费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滞纳金。可一次性缴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的。按季度或按年度缴的,应从季度初或年初缴费。暂无能力缴纳的,申请缓缴,缓缴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四)补缴欠费1.医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医疗保险欠费情况,建立欠费数据信息,填制《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单》,通知参保单位补缴欠费。2.对因筹资困难,无法一次足额缴清欠费的参保单位,医保机构征缴部门与其签订社会保险补缴协议。如欠费单位发生被兼并、分立、破产等情况时,按下列方法签订补缴协议。⑴欠费单位被兼并的,与兼并方签订补缴协议。⑵欠费单位分立的,与各分立方签订补缴协议。⑶欠费单位进入破产程序的,与清算组签订清偿协议。⑷单位被拍卖出售或租赁的,与主管部门签订补缴协议。3.参保单位根据《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单》或补缴协议办理补缴,医保机构征缴部门予以受理,并通知医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收款。4.破产单位无法完全清偿的欠费,医保机构征缴部门受理单位破产清算组提出的申请,审核后送稽核监督部门处理。5.医保机构征缴部门依据财务管理部门传来的补缴欠费到账信息和稽核监督部门传来的核销信息,调整参保单位欠费信息。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结算程序定点医疗机构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出院患者的费用结算单、住院结算单及有关资料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作为每月预拨及年终决算的依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月预拨上月的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统筹费用。经认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应到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发生的医药费用直接记账,即时结算。(二)急诊结算程序参保人员因急诊抢救到市内非定点的医疗机构及异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单位垫付,急诊抢救终结后,凭医院急诊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单、发票、详细的医疗收费清单等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三)异地安置人员结算程序1.异地安置异地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为其指定1-2所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并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2.异地安置异地工作人员患病在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或所在单位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由所在单位持参保人员医疗证及病历、有效费用票据、复式处方、住院费用清单等在规定日期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四)转诊转院结算1.参保人员因定点医疗机构条件所限或因专科疾病转往其它医疗机构诊断治疗的,需填写转诊转院审批表。由经治医师提出转诊转院理由,科主任提出转诊转院意见,医疗机构医保办审核,分管院长签字,报市医保中心审批后,方可转院。2.转诊转院原则上先市内后市外、先省内后省外。市内转诊转院规定在定点医疗机构间进行。市外转诊转院须由本市三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提出。3.参保人员转诊转院后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或单位先用现金垫付,医疗终结后,由参保人或其代理人持转诊转院审批表、病历证书、处方及有效单据,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属于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住院费用。凡参合对象,报销流程如下:(一)参合农民持《新农合证》在定点机构门诊治疗,由定点医疗机构按《新农合证》家庭门诊帐户诊帐户现有的金额直接减免医药费用,超出部由参合农民自付。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与农医所进行结算。(二)参合农民在市、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由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直补。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其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审核,按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垫付应补助金额。参合农民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一律到乡镇农医所补偿。其住院医疗费用一次性在2000元以下(含2000元)的由乡(镇)农医所审核报销,2000元以上或对住院资料有疑问的由乡(镇)农医所审核后交县农医局复核批准后方可报销。(一)申领补偿时,需带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此三证原件审核后复印存底)医疗机构的有效住院发票、出院小结(或病历)、费用清单和转诊证明。(二)患门诊大病(慢性病)的参合农民在规定时间(一般在每年7月和12月份),需带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门诊发票及清单、门诊病历、检查报告、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专科医院的门诊大病(慢性病)证明到乡(镇)农医所办理。(三)对已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和参加了学生医疗保险的在校学生,出院后既要商业保险赔付又要新农合补偿时,参合农民应先将住院发票原件和发票复印件先交农医所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核对后予以补偿,再将住院发票原件到商业保险公司赔付。发票复印件由农医所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保存,但外伤病人只能原件报销(学生除外)。(四)住院费用实行限时报结制度,出院后三个月内可随时办理补偿结算手续,超过三个月的视为自行放弃补偿(外出务工者可延迟到年底)。农医所按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应补偿的金额在10个工作日内支付给参合农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